创业梦早早萌芽
6月初,刚结束毕业生论文答辩的陈中辉,穿着自己公司设计的西服走出考场,看上去既正式又富有朝气。在这个被网民戏称为“史上最难”的就业季里,他没有穿梭于人才招聘市场,而是闷头走进了自己的服装设计室。
有人大学毕业想创业,陈中辉一进大学就想创业。学校北广场每周三有个跳蚤市场,他就从网上批发学生们喜爱的小商品,在跳蚤市场出售。此后,他又陆续做了几个校园代理,比如旅行代理、驾校代理等,不仅为自己赚得大学期间的所有生活费、学费,还给父母买了按摩椅。
自创品牌遇挫折
与同学聊天中,陈中辉发现学校源源不断的毕业生对求职西服需求很大。他很快行动起来,与有十多年西服定制经验的亲戚合作,联系好加工厂家,又与3位好友组建团队,开始为大学生量身定做求职正装,并针对年轻学子设计品牌西服“泰乐迈”。
由于对创业过于乐观,项目短期内未见吸益,有合伙人萌生退意,陈中辉不断调整商业思路,寻找适合市场的商业模式。他自学人力资源知识,招募和组建学生团队,以降低用人成本;自学财务知识,自己报税和记账,把脉公司财务状况;学习服装设计,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服装咨询服务;学习IT和互联网知识,自主研发服装在线定制系统,为年轻人提供便捷有趣的服装网络定制服务……
慢慢地,这家新生的大学生企业找准了生意经。“我们公司主推个性化西服、礼服。”陈中辉自豪地说,“从今年起,公司发展势头很好,半年已经实现几十万元的销售额,除了上海,业务还拓展到了其他省市部分高校。”
学生创业拒浮躁
校园创业,资金是难题,陈中辉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创业活动,积累梦想资金,还在临港新城获得了免费办公场地和免税政策。
“毕业后,我还想继续创业路。”陈中辉认为,大学生创业不是一时兴起,必须让自己的心沉淀下来,拒绝浮躁。现在,他已在临港获得几百平方米的免费场地来筹建生产中心和电子商务中心,还在松江大学城开了一家定制实体店,服务大学生群体,并在市区拥有一间工作室,面向白领和社会大众。
“大学四年,就是学习一种方法,拓宽自己的视野。”陈中辉觉得,所学的物流供应链专业对自己创业很有帮助——活学活用书本知识,不断优化从西服定制、线上下单、裁缝生产到物流配送的全过程,开发信息流电子供应链。“而且,无论创业还是求职,姿态放得低一点,从身边的商机做起,就会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近。”
本报记者 马亚宁 通讯员 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