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7月2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语中的
“上海价格”折射书画市场冷暖
方 翔
  ◆ 方 翔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2013年上海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不少人将视角聚焦在8050万元成交的齐白石的松鹰图巨作《高立千年》,但对于业内人士来说,更加关注那些拍卖市场上的“老面孔”,这些前两年创出高价的书画作品,在今年申城春拍中的表现,对于分析未来市场趋势更具有指导意义。

  天价只是浮云

  在今年申城的春拍中,一件徐悲鸿《康南海六十行乐图》,估价1350万至1800万元,成交价为1610万元。这件作品最早出现在拍卖市场上,是在1995年朵云轩拍卖会上,当时的成交价为32万元。三年之后,其出现在北京翰海的春拍中,当时的估价为100万至150万元,成交价为225.5万元。2009年北京保利春拍中,这幅作品以907.2万元成交。同样是在北京保利拍卖会上,在2012年春拍中,其成交价为1495万元,此次的1610万元,如果去除买家佣金,实际的落槌价为1400万元,已经低于了2012年春拍,如果再去除买家佣金的话,对于卖家来说,实际上已经是发生了亏损。

  警惕透支价值

  从上面的价格分析中,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这两年拍卖市场上的藏家越来越“急功近利”。特别是2010年以来,同一件拍品的上拍频率明显较以往加快了很多,这直接导致藏家的审美疲劳,像今年上海春拍出现的一件郭沫若《行书诗》镜片,成交价为138万元,其首次出现在拍卖市场上,是在2009年嘉德四季的拍卖会上,当时的成交价为72.8万元,而2011年北京匡时的辛亥百年名人书法专场拍卖会上,这件作品的成交价为143.75万元。

  更有甚者,今年1月曾经拍卖过的作品,在6月申城的春拍中也出现了,这件作品就是傅抱石在1946年创作的《竹荫仕女》,这件作品曾经在2009年西泠印社秋拍中,估价25万至35万元,成交价为72.8万元。在今年1月南京的拍卖市场上,其成交价为437万元。此次在申城的成交价为460万元,实际的落槌价只有400万元。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频繁上拍的情况,个中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有些藏家抱着投机的心态,希望在很短的时间就能够获利,将拍品反复拍卖。但另外一方面,与目前拍卖市场上的拍卖不付款的情况密切相关,许多在京城看似高价成交的书画,究竟有多少交割了,业内人士可谓一清二楚,但这些拍品再次在上海拍卖的时候,其成交价或许是其真实价格的体现。

  关注“上海价格”

  除了亏损的案例之外,在上海的拍卖市场上,也不乏赚钱的“神话”。像今年春拍中,一幅郑燮《竹石图》镜片,估价180万至220万元,最终的成交价为322万元,而这件作品在2009年香港佳士得的秋拍中的成交价为134万港元,折合成人民币不到120万元。谢稚柳的《朱莲映碧池》镜片,在今春的成交价为483万元,而在2011年香港佳士得春拍的成交价为314万港元,约合260多万元人民币。

  “上海价格”的意义,并不在于其能够价格有多高,能够打破多少个成交纪录,而是真实反映目前市场的价格体系。作为介于北京和香港之间的市场,上海艺术品拍卖的最大特点是做“细”而不是做“大”。特别是许多拍卖行非常注重最终的交割率,而不仅仅是为了面子而不敢与买家据理力争。随着收藏群体的日渐成熟,更多有眼光的买家的参与,“天价”效应所起到的效果不会再那么明显。

  上海的艺术品拍卖应该注重谨慎认真的经营,让“上海价格”越来越被市场所关注和认可。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上海价格”折射书画市场冷暖
私人博物馆 私人财产
不要累死在艺术品市场上
中国艺术的低智化倾向
新民晚报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B04“上海价格”折射书画市场冷暖 2013-07-20 2 2013年07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