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9月0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的传统餐桌礼仪
顾土
  ◆顾土

  最近看到一则消息称,一位德国旅客在德国巴伐利亚一家酒店办理入住手续时,收到一张“中国人警告”,提醒客人注意“中国文化特殊的餐桌礼仪”。因为次日早上有个中国旅游团用餐,可能会夹杂“有别于欧洲传统餐桌礼仪的高噪音”,“其他客人请不要受到中国人吧嗒吧嗒地吃出声和打嗝声影响,因为这是中国吃文化的一部分”,“如果想静悄悄地吃早餐,请在8点以后来”。第二天早晨,他来到餐厅,果然看到中国游客用勺子拍打小面包,拿了椒盐脆饼后又放回去,对服务员不说“请”和“谢谢”。

  “吧嗒吧嗒地吃出声和打嗝声”、用勺子拍打自助餐餐桌上的食品,拿了食品后又放回去,从不说请和谢谢,这的确是如今很多同胞的餐桌习惯,其实还有更多的,比如旁若无人,边吃边大声喧哗,自助餐拿食品时不知依次排队,见到好的就争抢,盘子里的模样总像是在囤积,只要在餐馆吃饭就没有不浪费的,而这些,在很多国家是看不到的。

  欧洲人有他们的传统餐桌礼仪,其实在中国也不是没有,尽管数千年不断变化,但到了我的祖辈那一代依然恪守着一些基本规范,“或饮食,或出走,长者先,幼者后”,是起码的。我的外祖父曾在1920年代和上世纪30年代任过小学的学监,凡事都讲礼仪,容固宜有度,言尤贵有章,是他的教诲。吃饭时他老人家最看重规矩,不能驼背哈腰,不能边嚼边说,长辈没动筷之前晚辈只能坐等,晚辈为长辈端饭要用双手,吃饭不能出声,不许当众打嗝,咳嗽时必须转身低头捂嘴,夹菜不准如鸡头啄米,吃完后碗内应该干干净净。

  等到我的祖辈那一代人逝去之后,这些礼仪就逐渐荒废或被抛弃,因为父母那代人不是自顾不暇,就是在家庭教育里缺了文明礼仪这一项,而且整个社会好像还在背道而驰。餐桌文明礼仪与其他文明一样,孩子是看着学着长辈成长的,一代或两代一旦断裂,再恢复起来就很难了。一看孩子的吃相就明白家长是个什么德行,一瞧父母的那副尊容,孩子也好不到哪里去。

  我们的一些吃相,与居住条件也有因果关系。我经常看见一家人双腿岔开,趴在那里吃饭,就记起了20多年前。那个时候住房已经紧张多年,好不容易兴建的居民楼只求住不顾美,更无所谓客厅餐厅卧室,一概混搭。厕所不能洗澡,门厅实际是个过道,更不知道在哪里摆餐桌,可人人又都养成了看新闻联播的习惯。结果,7点左右,只要串门,就会看到一家大小坐在沙发上,如蚂蚱那样支楞着双肘,岔开腿,哈着腰,抬起头,边吃边盯着电视机。久而久之,无论房子换成多大,这副模样却永远凝固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0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谈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招生招聘/人才专版
记忆
妈妈的书
中国的传统餐桌礼仪
马来西亚云顶高原
无题(317)
肯尼亚的心水之地
残局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B05中国的传统餐桌礼仪 2013-09-01 2 2013年09月0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