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2月1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犯错误
徐轶汝
  徐轶汝

  这两天,一段7分多钟的“央视直播失误集锦”视频在网上疯传,网友看了之后直呼笑得根本停不下来。视频中,白岩松、李瑞英、董倩、赵普、李梓萌统统有份,主播们因为紧张导致的口误一个接一个,甚至把塔利班最高领导人奥马尔错念成奥巴马;记者和专家因为直播连线太紧张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羞愧地低下了头;还有导播失误导致空场,只见主持人默默整理着桌上的稿件。

  令人意外的是,与近期央视在微博上多被吐槽的情况不同,网友们几乎一边倒地认为,主持人平时压力大,出点错很正常,这样反而显得更“接地气”;还有人担心因为播出事故,主持人、导播会被扣工资,默默为他们掬一把同情泪。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央视主持人这样的业界精英,也有状态不佳的时候。宽容别人犯的错误,这是处世的经验,待人的艺术,为人的胸怀。但是,央视的这根“小辫子”,并不应轻易“放过”。出现低级失误,一次两次还好,如果频率很高,恐怕就不是低级错误那么简单,网友也不会那么宽容以待了。容人之过,目的是给别人改正错误的机会。错误是真理的邻居,犯了错误自觉改正,个体才会不断发展进步。

  回想当记者的最初几年,我也曾犯过低级错误,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报道中写上“宝山区宝山路”。当天下午,读者热线就不断接到市民来电指正错误,我自己则惴惴不安了一整天,觉得还在见习期的自己下一秒就要被调离采编一线了。最后么,被小惩大诫扣了50元工资。现在我还常常抓抓自己的“小辫子”,提醒自己不能马虎大意。

  同样,央视的主播、导播们在直播结束后,肯定也在反思错误发生的原因,研究解决的方法,确保今后类似的失误不再出现。所以,偶尔抓住“小辫子”不放,并不是为了攻击别人,而是我们需要以此来警醒自己。

  容人之过,也要有底线,在一些原则性、根本性的问题上不能让步,不能“顺人之非”。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2014索契冬奥会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7版:新民环球/教育
   第B08版:人物/新民环球
机关不能养“懒人”
情人节和元宵节同时掉河里了
犯错误
个人努力如何突破“关系重围”
元宵灯谜
从“居民食堂”说到“老年食堂”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6犯错误 2014-02-13 2 2014年02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