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党委书记杨贤金教授与招办教师们“送考上门”,他们面对着一个高大壮实、皮肤黝黑的农村娃,名叫尹晏磊。老师问他“平时做些什么”,他答道:“除了学习,还帮着爸妈管着家里的几亩烤烟地。假期里最累,要帮着收割。”小尹自小酷爱汽车,酷爱发动机,老师课上讲的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让这个农村娃备感兴趣,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物理实验,在贫困农村的课堂上也很难实现。
于是,小尹想出了一招,他回家偷偷拆开了一台影碟机,取出里面的小马达作动力,再用木头做成了一辆小汽车做实验。父亲原以为影碟机坏了,买了新的,又被他拆开,又买新的,又被拆了。家里的影碟机被拆了三台,终于,小伊求证了牛顿第二定律。
小尹的故事感动了现场所有的招生教师。华理招办老师刘冬梅说,“以前的自主招生主要面对城市,城里学生既有做实验的动手经验,见识又广,我们总以为农村学生不可比,但事实上,贫困或能激发更强的创新力。”
今年,教育部要求所有985、211高校扩大农村贫困地区招生名额,华理亦不例外。除来到国家级贫困县云南寻甸自主招生之外,华理校长钱旭红也带领一路招办教师前往陕西延安农村自主招生。
刘冬梅坦言,相比城市学生,农村学生在面试时的确少了许多侃侃而谈,但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善良、真实的品质,可以发现自强不息、刻苦的精神,而这正是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素质。据介绍,华理本年度推出“励志计划”,面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县及县以下中学,共投放了86个自主招生名额,选拔那些勤奋好学、成绩优秀的农村理科学生,今后名额还将逐步扩大。
本报记者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