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5月1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中国当代文学建立一份独特的档案
陈应松
  ◎ 陈应松

  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舒晋瑜的《说吧,从头说起》是一部文学访谈录。作家苏童说她是“一个文学的战地记者”。批评家施战军说她与作家之间的对话是“敬业、专业、深谙、深爱”。这些访谈,按批评家白烨对此书的评价,是另种方式的文学考察,别样形态的文学批评。

  舒晋瑜在对每个作家的访谈前面,或者中间,都有她的精彩的评介。这种访谈文章结构新颖,进行了采访者与被采访者心迹的巧妙镶嵌。另外这些访谈,对一个作家的提问达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可以看出舒晋瑜的野心,这就是:必须将一个作家的创作进行全面的回顾、梳理和总结,而不是浅尝辄止,即兴采访。一般来说,作家会写的多,会说的少,生活中大多讷于言辞,引导作家放开说话,从头说起是件难事,但舒晋瑜做到了。结果是我们看到作家们的一次次回答饶有趣味,恨不得把自己的家底全兜露出来,滔滔不绝,喋喋不休,有的朴实,有的幽默;有的真诚,有的也狡猾;有的美化自己,有的欲言又止。但思想深刻、表达精粹的不少,尤以韩少功、张炜、王安忆为最,妙语连珠,睿智闪烁。我们经由这本书知道了许多,比如我们知道了阿来《尘埃落定》辛酸的投稿经历;知道了陈忠实有多年时间每一年只发一个短篇;知道了迟子建的小名叫“迎灯”。知道了她发表第二篇作品之后去姥姥家,把五十元钱压在姥姥的被子底下;知道了格非叫刘勇,还差点成了木匠;知道了第一个称赞王安忆的人竟然是贾大山;知道了严歌苓曾是舞蹈演员;知道了张炜写《你在高原》的初始是少年时与地质队员们一起“厮混”过……

  通过这些访谈,读者冷暖自知,它不仅检验着作家的水平高下,真诚多寡,也记录了他们的心路历程,人生历程,写作历程,投稿历程,给中国当代文学建立了一份独特的档案。舒晋瑜的文字我非常喜欢,读到她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写我的大篇幅文字,她的评论不是枯燥古板的学院批评,也不是记者式的浮泛报道,而是充满感情、文字优美的文章。比如此书中在表达她对格非小说的感受时写道:“有时像又密又急的秋雨滴落无边的湖面,有时像飘飘扬扬的雨丝遮掩参差的屋宇。格非的文字,带着一种淡淡的忧郁和优美的诗意,让人不由自主裹进江南小镇弥漫的雾气。”这样的文字不仅是文学批评,而且也是文学本身,是美丽雅致的。这本访谈中,像这样对作家作品倾情品读的文字俯拾即是。我们在读她与王蒙对谈《红楼梦》的章节就十分专业和学术,完全是设坛论道,风来雨往的气派。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读者之声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新民资讯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活力上海/运动汇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东方大律师
   第A15版:新民法谭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新民教育/招生培训
为中国当代文学建立一份独特的档案
新书推荐
寓言般的《天上的船》
《无缘社会》:努力驱散人间的孤独
新民晚报读书/星期天夜光杯B02为中国当代文学建立一份独特的档案 2014-05-18 2 2014年05月1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