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上潮涌般出现的“青春片”瞬间让我们的年少记忆立体起来,在笑与泪的挣扎中小心拾起那片片昨日黄花,带着似曾相识的淡淡芬芳,让怅然变成一弯浅笑,悄悄将对往昔的眷念藏入岁月的鱼尾纹里。
《青春派》通过微小视角再现青春对于人生无法抹灭的注脚。影片男主人公居然是老师父母眼中的乖乖生,然而,就在高考前5天拍毕业照时,他勇敢地挡住了摄影师的镜头,在全体师生面前用泰戈尔的名言“沉默是一种美德”开篇,表白自己的“爱情宣言”并牵走暗恋3年之久的女神黄晶晶,轰动校园震动父母,也从此改写自身命运,落榜后的居然开始了复读……故事以这样的引子拉开序幕。
再次备战高考,居然完全以黄晶晶为奋斗动力,然而,在这365天里,身边的一切都在发酵变化着,同时也在一点一滴感化着居然那颗被初恋未果禁锢受伤畸变的心。
影片中有三个片断让我记忆犹新,一是居然在高考后拖着疲惫沮丧的身影出现在学校跳蚤市场,当学妹晓凡忽闪着无比崇拜的眼神走近询价时,居然表现出些许自傲或者说堵气又像是逃避悲伤的语调喃喃道:笔记五百,其他随便拿。特别是被“富二代”贾迪等人恶语戏弄后,居然那按捺许久的怒火终于被点燃,还好有晓凡,她用特有的温婉和太极式四两拨千斤的气势压住了双方即将爆发的冲突,她全包了居然的学习资料。二是居然复读后与同寝室的贾迪、李飞、齐明智、周强等人在学校成人礼后离校进电玩游戏室,遭遇歹徒抢劫并侮辱,只有来自农村的贫困生周强奋力反抗被毒打,课堂上面对老师的质问,满脸是伤的周强指着居然大喊一声:不关你们的事。随后悄然退学。周强平日无以复加的刻苦和那声如重炮般的嘶吼,让居然也包括我们惊愕不已。三是片尾的彩蛋中,随着伙伴们高考分数的公布,我们欣慰地看到,居然留在了北京,选择陪伴父母,更重要的是晓凡和他同在一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居然终于重新立起腰杆找回尊严,他与晓凡的殊途同归也让我们产生无限遐想和微笑祝福。
没有忸怩无病呻吟的作态,《青春派》完全是写实主义的自由创作态度,镜头切换自如,剥离了长镜头特写的呆板,巧妙地运用了戏剧冲突效果,合理控制了幽默与搞笑的对撞。
《青春派》最难能可贵之处是,它没有直面去质问应试教育的利弊,也没有用戏谑调侃的口吻去质疑高考对人生的“判决”,而是把它当作青春的分水岭,幼稚与成熟,理想与现实,全以它为界定线。电影从某个特定点出发,没有以偏概全用宏大的时代背景去说教那些面上不可控的东西,只是非常认真负责地以一个个个体去讲述不同青春、不同梦想,有关成败、有关情感的小众故事,那些共鸣也好思辨也罢,并不是编导拍摄的初衷,他们试图将青春作为支点,信念作为杠杆,撑起展现彼此戏剧人生不可预知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