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面试,但许多学校都提前关照学生要带好笔、橡皮等文具,且不得带计算器,这分明是意味着有考卷要等着做。果然,除了有语数外等内容外,还有一些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题目,比如,“黑匣子是什么颜色的?”“火警电话号码是什么?”等。
昨晚,部分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自招面试题目就已在网上流传,家长和学生们还为今年“最奇葩、最惊艳的推荐、自荐面试题”投票。其中,有几道心理面试题位列榜首,包括 “有没有自杀倾向”、“有没有对异性降低兴趣”,还有学校在面试中询问到了学生“是否便秘”、“会不会头疼”等。浦东新区的沈同学说:“由于之前都在准备文化考试,当问到这些问题时,确实有些意外。”一位校长坦言,孩子是否身心健康对于人才的培养非常关键,因此,在招生过程中进行心理测试以及面谈中涉及身心健康的话题,都是对考生全面素质的考查。
其实,示范性高中自推出自主招生后,被认为是“抢生源”的质疑一直没有停止过。对此,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说,既然是自主招生,那么,参加招生的学校应该在教学上呈现出个性差异,在学生培养上也能各有所长。然而,事实上现在的高中,从教材到教学到考试,几乎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样的自主招生除了“抢生源”还能有什么真正的实际意义呢?
叶校长还提出,有的示范性高中可能会觉得自己很“牛”,但不要忘了它们都是姓“公”而不是姓“私”。上海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有义务落实教育改革措施,引领小学和中学的教育改革,而不是在应试教育上推波助澜。示范性高中很有必要冷静反思一下自己:到底什么叫“好学校”;一所好学校的能耐是只会招好学生、教好学生,还是恰恰相反,能把底子相对比较差的学生教成好学生。
就在高中自招的当口,有关明年中考政策可能有“重大调整”的消息被传得沸沸扬扬。比如,有的在传“明年英语要考口试”,还有的说上海“四大名校”明年将不参加中考,全部通过自招录取。对此,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吴坚说,明年的中考政策确实会针对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推荐和自荐招生做一定的调整,但家长间的这些传言大多只是没有根据的猜想。“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正式的有关明年中考改革的通知。”他表示,中招政策若有重大调整,通常都会提前一年对外公开,今年的9到10月份学生和家长可以多留意市教委公布的信息,而每年的1月份公布的都是当年度的招生政策方案。
本报记者 马丹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