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本身是道德的,只有人才可能把它变得不道德。”
清晨散步颐和园,坐在昆明湖畔,桃绿柳红的西堤就在身边,面对湖对岸雾霾朦胧、难见真容的佛香阁,心里五味陈杂。
随身携带了一本小书,没想到随便翻开就看到了里面的这句话。这是前苏联作家拉斯普京的名著《贝加尔湖啊,贝加尔湖……》里的文字。读过后给我了极大的震撼,多少年来我想表达的,没想到老作家已经洞彻了人与自然,人和自然的关系已经早已上升到道德层面。
他在文章的结尾写下了痛彻心扉的无奈:“善将善报,恩将恩报——按照自古以来的道德循环……”
道德能惩治那些破坏大自然的人吗?
大自然已经呈现出了不道德的一面,老作家没有写出在“恩将恩报”后面的话。老作家是善良的,他也许相信人类还没有泯灭良知,还有拯救的希望。但是,期望还是一步步落空了。
一个半世纪前的梭罗在《野果》后记里,表达了对那些只为了金钱而不惜牺牲自然美丽的人的深恶痛绝。但他那时欣慰的还有蓝天:“谢天谢地,那些人现在还上不了天,所以还只能在地球上乱扔垃圾而不能对天空也如此糟蹋!现在我们还有片洁净完整的天空。”那时,天空的蓝,还可以每天都能呼吸到清新纯净的空气。而如今,在颐和园这个被西方称为夏宫的美妙之地,昆明湖水占据全部颐和园四分之三的面积,想要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有时竟变得很难。
万世万代赖以呼吸的道德的空气,现在不再道德。
和不道德的人类去讲道德,也许大自然也受够了这种无休无止的欺诈和自以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资源没有一点感恩之心和爱护之意的贪欲,大自然再大的修为和忍耐,也已经把守不住最低的道德底线了。
不道德的大自然,包括我们的河水,山川,包括我们的人心,也沦丧了大自然的道德,正在让人们按照不道德的循环来接受不道德的恶果。
老作家在书里还写道:“从前某个时候,贝加尔湖畔的埃文基人,他们要砍一棵小白桦树时还忏悔好久,祈求小白桦树宽恕,砍它是出于无奈。”
就在我院外的路边,两棵直径一搾的银杏树,前几天被人从底部切去了一圈的树皮。没有了皮的维系,水分和营养自然就再也传递不上去,只能接受死亡的命运。这两棵树就在一家商店的门前,树长大了,也许挡住了商店的标示,仅此而已。如果是无良商家所为,应该由谁来惩治他们?还是不管不问?
这两棵树不再能活下去,它们也不再为我们遮风避雨。我还是一个早晨心疼在拉斯普京的两句话里:“大自然本身是道德的,只有人才可能把它变得不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