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唐闸。
春风。春雨。
在“1895·文化创意园区”里行走,那是在超大型后现代装置艺术作品中倘佯呵。此件作品之大,大到占地87公顷!
正是此地,江之尾、海之头的南通,1895年,清末状元张謇怀着实业救国的梦想辞官回到故乡。他创工厂、开农垦、修水利、办教育、振交通、兴商业,构建了一城三镇、城乡相间的独特城市格局。这个张謇,在偏居一隅的小县城实施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早期现代化试验,树立了中国近代化的城市典范,绘制了一轴工笔重彩的江海传奇长卷。
世事沧桑,近代第一城的发祥地,经历了它的辉煌之后,渐趋衰败,终于被人们遗忘了。然而,恰恰又因为被遗忘,它独特的工业景观风貌和城镇生活方式,才奇迹般地被保存了下来。如今,南通人要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改造这份历史遗存,要赋予其新的意义与特色,让这座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于碰撞中纷呈异彩。
百年风吹雨淋,好些灰色梁柱已衰颓得不堪重负,现已安上了漆黑的钢架铁构。遮挡了一世纪霜雪的大屋顶,设计加建了玻璃棚,幽暗的空间顿时变得宽敞明亮——老车间也要采纳新世纪的天光。
天棚下正举办着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中国当代玻璃艺术展。我国首家玻璃厂是张謇创办的,在张謇故乡办这个展览,是再恰当也不过的了。一把把毫不起眼的沙子,经过1450℃高温粹炼,成为玻璃。而创意和工艺,成就了晶莹剔透、流光溢彩的玻璃艺术品。如今人们喜欢讲穿越,从色调沉稳的百年老厂区,一步跨进色光缤纷、极富现代感的玻璃展,像不像穿越?一件不大的作品特别吸引了我的眼睛:仿瓦破盆里,一丛半抽象透明萌芽,饱含着生命的喜悦,参差而生,仰头向阳,熠熠生辉。我想,这不是“南通·1895·文化创意园区”的绝妙象征吗?
联接厂房的通道是新铺的,深灰、浅灰和白色相间。各个门口的标牌统一用白色,底色以桔黄、墨绿、深紫和黑色相搭配。1895的色彩,处处体现出设计匠心。
忽然我闻到微风里送来一股凉爽的清香。一问,前面是筹建中的薄荷博物馆。南通生产的薄荷质优量多,素有“世界薄荷看中国,中国薄荷看江苏,江苏薄荷看南通”之说。规划中的博物馆,将有一栋供观赏的厂房,装置成类似卓别林电影里的车间场景,大大小小的齿轮轰隆轰隆地滚动,传送带上,薄荷产品源源而出。
南通的声自然也远不止于梅庵琴派古琴曲,美名远播者还有海门山歌。海门山歌清纯、粗犷兼备,甜美、凄怅兼备,妙趣、沉郁兼备。大自然是海门山歌的舞台,长江大海为它伴奏。更有从流传千年的《苏南十番锣鼓》变化而来的《陆家锣鼓》,高昂、激越,热烈撞击着演奏者和聆听者的心灵,使人兴奋,令人感动。
漫步在1895,当年的规划构建,纱厂、轮船公司、纺织学校、职工医院……依稀可见,漫步中又不断地遭遇各色时尚元素、现代风情。这使我时时有幻觉产生,总觉得随时可能与张謇们打个照面,总觉得脚下的路随时可能变成T台,与衣裙飘飘的超模们擦肩而过。这个结合了创意设计、非遗传承的奇妙之地,正延伸着新的产业发展探索之路。
十日谈
南通漫步
南通狼山位列八小佛山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