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慢阻肺是可以防范的疾病
慢阻肺,全称“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简称COPD,是一类以逐渐削弱患者呼吸功能、破坏肺部组织结构为特征的疾病群,包括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等疾病。它的病理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且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常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通常表现为三部曲: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最后往往死于呼吸衰竭。本病一旦进入进展期,通常不可逆,只能减轻症状,阻止病情发展。而且,晚期患者往往因为咳喘频作,动辄气急而备受煎熬,非常痛苦。
目前,慢阻肺患病人数众多,死亡率奇高,社会经济负担很重,而且患者往往生不如死,十分痛苦,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表明:慢阻肺在全球疾病死亡原因中,仅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与艾滋病一起并列第四位,全球每分钟就有5个人死于慢阻肺。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中国,本病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而列于第四位;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为8.2%,全国目前有4000多万本病患者;患病率之高,颇为惊人。中国每分钟有2.5人死于此病,每年有超过130万人死于此病。早就有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随着抽烟人群的没有控制及空气污染(如阴霾天)的加剧,到2020年以后,中国将进一步进入慢阻肺死亡的高发时间段;每年死于此病者将超过200~220万。
然而,非常明确的是:慢阻肺是一类可以防范其发生及发展恶化的疾病。鉴于本病的高死亡率、晚期的不可逆特征和极度痛苦生存状态,及早防范此病便成了芸芸大众的“不二选择”。
元凶明确:抽烟与空气污染。本病的罪魁祸首是吸烟。吸烟已经被明确是导致慢阻肺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抽烟者比不抽烟者本病的发生率要高出3.5~4.7倍;而且,呈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烟抽得越多,量越大,时间越长,慢阻肺患病率越高,症状往往越严重。研究证明:长期大量吸烟与慢阻肺的发生密切相关。55%的重度吸烟者最终发展为慢阻肺,90%的慢阻肺患者是吸烟者。
此外,被动吸二手烟、三手烟也是本病的危险因素。例如,有研究证实:被动吸烟可导致呼吸道症状以及COPD的发生;孕期妇女吸烟危害更大,可能会影响胎儿肺脏的生长及在子宫内的发育,并对胎儿的免疫系统功能造成一定影响。
环境中的各种有害物质是本病的又一大类危险因素:包括接触职业粉尘和化合物、烧生物燃料(平时烧的柴火)、室内空气污染、户外大气污染等。当职业性接触粉尘及化学物质(烟雾、过敏原、工业废气及室内空气污染等)的浓度过大或时间过久,均可导致与吸烟无关的COPD发生。某些特殊物质、刺激性物质、有机粉尘及过敏原的接触,则能使气道的反应性明显增加。空气中的化学气体,如氯、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对支气管黏膜有直接的刺激作用和细胞毒性伤害。空气中的烟尘或二氧化硫明显增加时,COPD急性发作显著增加。其他粉尘,如二氧化硅、煤尘、棉尘、蔗尘(包括粉笔灰)等也可刺激支气管黏膜,使气道清除功能遭受损害,发生炎症,并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
此外,烹调时产生的大量油烟和生物燃料产生的烟尘与COPD发病有关,特别是烧烤类的油烟、高温油烟,都是明确的危险因素。
幼儿期呼吸道感染,可造成呼吸道的屏障发育不良,成年后易于被感染;成年人呼吸道感染后不及时控制,迁延日久等因素,都是诱发慢阻肺的因素之一。
再者,近期炒得沸沸扬扬的冬季阴霾天气,可能进一步加剧患者病情,阴霾天气不完全是降尘的问题,一些被环境污染的病毒性气体被人体吸入后,颗粒会在呼吸道内沉积,造成健康损害。最新研究也表明,鼻病毒与流感病毒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常见原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是慢阻肺频繁加重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