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把耳朵的分泌物叫“耳屎”,其实,耳屎还有个学名叫耵聍,它对耳朵有保护作用。
耳屎呈酸性,它使外耳道保持酸性环境,和耳道壁上的耳毛一起,抵御外部的细菌侵袭。频繁掏耳朵,将耳屎一掏而尽,等于拆除了耳朵的外部防线,任由细菌侵入耳道和鼓膜。
健康的外耳道本身就有自洁功能。一味去掏反而可能弄巧成拙,让耳屎出不来了。因为用棉签或挖耳工具掏耳朵,有可能会将耳屎往里推,而不能自己排出。一旦洗头洗澡游泳时耳朵不小心进了水,耳屎吸水膨胀,酸性的耳尿会腐蚀耳道深处的皮肤,引发炎症。而且,经常掏耳朵还会引起耳屎的分泌异常,耳屎可能越长越多,新分泌的耳屎会由原本的片状变为碎屑状,从而降低了保护耳朵的能力。
最好别自己掏耳朵,洗头洗澡湿了耳朵,只能用棉签擦拭一下耳廓。假如耳屎堵住耳道,可上医院由医生用专业的镊子来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