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居民排摸
“过去灭‘四害’像个没头苍蝇,一般都是除除草,冲冲小区排水沟。现在不一样了,居民自己寻找滋生虫害源,置放灭虫器,并清除卫生死角,积极性非常高。”四川北路街道山三居委会负责卫生干部徐建华说。
今年初,虹口区爱卫办与专业除“四害”企业联手,发动居民对社区范围内和附近商业网点等的“四害”容易滋生地全面排摸,特别是社区公共绿地、排水沟、垃圾箱房、住宅外墙死角等。经过摸底,居民们把一个个“四害”容易滋生地标注在每个居民区的平面地图上,并在每个滋生地置放捕蝇笼、毒蚊缸、毒饵站(一种瓷器鼠药投放器)、粘捕纸等器具,在这些器具的显眼地方加以标识。
每天都要巡查
记者在四川北路街道山三居民区看到,约5万平方米的小区,成排的三层老式居民楼周边干净、整洁,附近居民将自家种植的花草果树置放在小区內,为小区增添了不少绿意。
徐建华带着记者对灭虫器一一检查。他告诉记者,小区里共置放了55个毒饵站、8个捕蝇笼、2个毒蚊缸等灭虫器,自己每天都要对这些灭虫器巡查,及时补放鼠药,给蝇笼补水等。至于毒饵站的安全问题,徐建华说,除了在毒饵站置放点标有明显的显示标志外,社区志愿者还向社区居民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环境卫生改善
这些措施的效果怎么样?居住在山三小区的居民沈文忠深有体会:“原先,房子里老鼠乱窜,夏天蚊子、苍蝇、蟑螂随处可见,现在好多了。”
一家专业灭“四害”的企业负责人证实了居民的说法。他告诉记者,经过居民的仔细寻找和有关部门置放灭“四害”器具,虹口区的蚊子、苍蝇等“四害”密度有了明显下降。
虹口区爱卫办的郭连理说,居民自绘虫害控制设施分布地图后,每个居民区还将每月监测“四害”密度,以确定灭虫器置放数的增减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