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老在打“嘴仗”
尽管, 孙红雷早就给观众打了“预防针”,但人们对他的表演依然惊讶,这角色不仅性格怪异,有悖常理,言行举止更是与众不同,而且还常与连长、指导员等插科打诨,老“打嘴仗”,笑话频出。虽然孙红雷说这一角色活在中国的大山里,但他的表演却充满了浓浓的喜剧舞台味,动作夸张离奇,语言充满喜感,哪有半点来自大山里的泥土气息?由于剧中东北方言乱飞,令人有在看东北小品之感。
更夸张的是,孙红雷饰演的贼九面对写着“新四军征兵处”的木牌,由于不认字,竟误以为这是古时杀人牌子“斩立决”,顿时“失态”,喜感十足地抱着牌子来了段牺牲前的“临别感言”,表情夸张时哭时笑,身体不停扭动并跳来跳去,步姿宛如起舞极其夸张。也许是孙红雷年轻时疯狂迷恋街舞,变成八路军战士也不忘“街舞”。这种夸张过度的表演,令人感到既虚假又离谱,不仅使观众产生了“间离效果”,更与其他演员表演风格不相协调。
追求笑果很夸张
应该说,《二炮手》与有些抗战雷剧相比,在描写抗战这段历史时还算是严肃的,如连长牺牲等场面还显得相当悲壮。遗憾的是,孙红雷的戏更多在耍贫嘴,在搞笑,其人物行为逻辑也只是为了追求笑果而故意夸张,人物搞得很“二”、很脏、很猥琐、很怪异。如由于师父临死前对他有“留后”的嘱托,贼九在没有娶妻生子之前坚决不肯上战场,还疯狂追求寡妇杨巧儿,连在战场上都以此“要挟”连长,希望能“特批娶妻”、“特批没问题吧?媳妇儿呢?”完全不按常理“出牌”,违背了真实的常人心态。
表演过度像闹剧
虽然,近年来不少抗战剧已摈弃了“手撕鬼子”等过度娱乐化的思路,转而往草根人物喜剧化的方向探索,如《永不磨灭的番号》中“李大本事”、《民兵葛二蛋》中的“葛二蛋”以及《二炮手》中的神枪手贼九等。但应该看到,人物过度走嘻哈的喜剧化路线,同样也会削弱了战争的残酷性、严肃性。
尽管孙红雷是个优秀演员,但这次他任意发挥却并不讨好。有网友批评道:“孙红雷总顶着一张乌漆墨黑的脸,有点矫情。别人的脸都是干净的就他脸还那么脏,就有点假了!”“孙红雷表演得太过了,又是个闹剧!”“只是变成抗日狙击手,全靠贫嘴支撑。”说句实话,孙红雷这次的颠覆性表演确实吓到了观众。
本报记者 俞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