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如果没记错的话,我读的第一本“大”书是《欧阳海之歌》,那时候上小学二年级。“阅读能使人充实”,这是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句名言。我觉得阅读除了使人充实之外,还能使人进步。因为在我读完了《欧阳海之歌》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被革命的英雄主义所激动并鞭策着。
母亲告诉我,我的祖父在桂林时,在我们的家院里,有三间临湖的书房,里面摆满了书柜。解放后他回上海了把书也都带走了。幼小的我常常面对着空空的四壁遐想,什么时候我也能有装满书柜的书房。
(二)
我的少年时代是一个没有书读的“文化大革命”年代。当时仅有的可读的书,除了毛泽东主席的著作之外,还有的就是鲁迅先生的作品。我有一个少年好友,他的母亲在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里任职,经常偷偷地“偷”出许多名著来借给我阅读。像《红与黑》《茶花女》《基督山恩仇记》《约翰克里斯多夫》《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安娜卡列尼娜》等等,都是在那段时间,如饥似渴地读完的,并留下了好几本摘抄于书中的名言警句的笔记本。
前几年,我有一个亿万富翁的朋友,做了一枚他公司的徽章,金灿灿的底上有一个大大的殷红的“A”字。我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他告诉我,一是“A”是他公司名字的头一个拼音字母;二是因为“A”在英语二十六个字母中排列第一,表示他公司样样要争第一。我问他你读过霍桑的《红字》吗?他说没有,什么意思啊?我说:“在那部小说里,一个通奸的女人,被世俗社会的惩罚,就是让她在胸口绣上一个大大的‘A’字。”后来这个朋友把这枚徽章取消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