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悼念沈渭滨先生
~~~——悼念沈渭滨先生
~~~——悼念沈渭滨先生
~~~——悼念沈渭滨先生
~~~——悼念沈渭滨先生
~~~——悼念沈渭滨先生
     
2015年05月0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乘风归去 翙翙其羽
——悼念沈渭滨先生
韩 晶
  韩 晶

  4月18日清晨七时,历史学家、担任过我多部纪录片历史顾问的沈渭滨先生仙逝了!闻之涕下,哀恸之情久久难以平复。

  初识沈先生是在2008年的早春。当时我为我的一部纪录片登门拜访沈先生,邀其担任节目嘉宾。我至今仍清晰记得当时的情景,他身穿时髦的铁红色棒针衫,点燃一支烟,坐在沙发上耐心听我讲完纪录片的大致内容,最后,他拒绝了我的邀请,理由是纪录片的内容并非他研究的范围。他还言之凿凿称,不是他研究的东西,他怎可在电视上乱讲?当时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顾及声名的倔老头!好在我头脑活络,抓住他的话说,您不是研究辛亥革命史的吗?袁世凯主谋刺杀宋教仁算不算辛亥革命?这下沈先生无话可说了。但他反应极快,又指出《刺客列传》片名不好,为刺杀革命志士的刺客树碑立传,他不干!我当即答应,修改片名。或许是被我的执着打动,沈先生没有再推辞,最终答应担任《刺杀宋教仁》那集的嘉宾。后来才知,他很低调,不太愿上电视,只是念我做纪录片不易,不忍生硬拒绝,所以才表现出这般“难搞”。

  这部纪录片后来改名为《刺客令》,播出后不仅获得很好的收视率,还在全国拿了奖。我不得不说,因沈先生缘故而更改的片名,确实比原来更中性,也更贴切。沈先生想得周全!

  从此,我与沈先生成了忘年交,他待我如师、如父,几乎所有我的纪录片他都帮着出谋划策。2011年,我做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特别纪录片《大辛亥》,沈先生更是不辞辛劳,五万多字的脚本,从初稿到最后定稿,每一稿他都反复审阅,逐字修订。《大辛亥》播出后,赢得了好口碑。沈先生功不可没!

  沈先生身体一直不太好,但每次见面,他总是精神奕奕,从未显露一丝病容。2013年春,我请沈先生来录纪录片《科举》,他身穿笔挺的粗呢西服,拄一根酸枝木斯蒂克,风度翩翩地来到摄影棚。同事们见了他,都夸沈老师好有范儿!先生笑道,哪有什么范儿?多年糖尿病落下的足疾,不得不依赖拐杖。同事们都知道沈先生爱惜 自己的形象,在大家心目中,他就是一位很有范儿的老头!

  沈先生经常叮咛我,纪录片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站得住、留得下的好片。这些年,他对我的期许和要求,已经成为我做纪录片的一种态度。沈先生提议我不定期举办一些沙龙活动,邀请史学界的一些大家来喝喝茶、扯扯淡,激发创作灵感。2014年6月17日,伴随着栀子花香和普洱茶的馥郁,“拾珠沙龙”迎来了一批满腹经纶的学者专家。他们口吐珠玑,谈笑风生,而我和伙伴们则忙着拾珠。那天,沈先生还情真意切地对大家说,他老了,已无所求,只希望能帮助我和我的团队做几部好纪录片,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多帮忙!现在回想起来,先生当时的话似别有深意,仿佛冥冥中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每次想起,总让我唏嘘不已。

  如今,沈先生已乘风归去,翙翙其羽。虽然临行前白发稀疏,形销骨立,但他魂魄的羽毛仍然齐整光亮,一如与他等身的熠熠生辉的著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国际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教育风采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教育专版
   第A09版:新民俱乐部
   第A10版:文化新闻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风云人物/运动汇
   第A13版:运动汇/烽火周末
   第A14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15版:新闻面对面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读书七章
物质第一性 精神第X性
乘风归去 翙翙其羽
关于柏林的书
在海明威故居
感念汉口路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B03乘风归去 翙翙其羽 2015-05-03 2 2015年05月0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