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曾拜读过大作家林语堂的一些名著,后来也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的《大师》中看到他的不凡履历。今年早春,我与夫人去台北自由行,终于走进了心仪已久的阳明山林语堂故居。
这个与众不同的故居是先生亲自设计的,建有修竹鱼池的四合院融进了西班牙式的拱门和螺旋廊柱。置身于这中西合璧的庭院中,再观赏书房里的四句名言“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热爱故国不泥古,乐享生活不流俗”,我真心钦佩这位文化大师兼“生活家”的渊博旷达和审美逸趣!
书房和大展厅里收藏着先生的两千多册出版物。他曾经是半月刊《论语》的主编,创刊之初,宋庆龄、蔡元培、鲁迅、茅盾、朱光潜等名人都为之撰稿,这是中国文坛精英的大荟萃。长篇小说《京华烟云》放在书橱的显眼位置,不少评论家誉之是《红楼梦》的现代版,是一部中国近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作为一位阅尽人生的智者达人,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箴劝人们:工作之余、责任之外要有高品位的精神追求。此书用浓墨重彩写出了“雪可赏,雨可听,风可吟,月可弄”的中国文化所特有的精致内涵。书橱里陈列着这本书的12国语言的译本。
《吾国吾民》是林语堂第一部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的英文著作。先生曾对国人说:“外国人的文化与我们不同,你们可以学习他们的长处,但不要为他们笑你们而觉得自卑;因为我们的文明比他们的悠久而优美。”这本书居然在欧美作家占据的世袭领地中,一举荣登畅销书排行榜。在当年,《吾国吾民》让不少西方人改变了对中国人及其文化的误解;在今天,作者的这种民族自信依然有其现实意义。
先生一生翻译了《东坡诗文选》等大量的汉译英作品。书房的一个大柜子里还收藏着他晚年用五年时间写成的《当代汉英词典》的手稿,共60余册……先生曾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故居里的讲解员还特意介绍:林语堂先生有着非凡的创造潜能。这里陈列着他设计的中文明快打字机、英文打字键盘、电动牙刷、自动发桥牌机等实物和设计手稿。不少发明还获得了专利呢。
为了感谢一辈子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夫人廖翠凤,先生还设计了十把椅子,椅子的靠背上都刻有一个小篆“凤”字,唯一一把有扶手的椅子是爱妻的专座。这位幽默大师曾风趣地说过:“怎样做个好丈夫?就是太太在喜欢的时候,你跟着她喜欢,可是太太生气的时候,你不要跟她生气。”
客厅的墙上挂着先生手书的“有不为斋”、画的国画墨竹和奔马,这些字画都映现了他不随流俗而又勃勃向上的人生态度。先生的卧室简朴而舒坦,看着他的一床一被、一衫一履,我仿佛听见了先生闲适的鼾声。
故居原来的餐厅现在已经改为茶室,茶室连着长长的阳台。我和夫人坐在阳台的藤椅上品茗闲聊。先生曾经这样写:吃过晚饭在阳台上口衔烟斗,独自乘凉,“看前山慢慢沉入夜色的朦胧里下面天母灯光闪烁,清风徐来,若有所思,若无所思。不亦快哉!”而有时,遥望云天,他会脸色凝重,因为想起了远在大陆的故乡漳州……
先生的墓茔就在阳台下的小花园里,由挚友、国学大师钱穆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