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2015年06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从高考吐槽说开去
赵志疆
  赵志疆

  随着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试题的公开,不少人发现今年考题的一大特点:来源于现实。比如重庆卷的《等待》来自2年前的一条热门微博;而新课标全国一卷的“孩子举报老爸(材料作文)”也有新闻原型。近日,这个新闻原型被“人肉”出来,遭大批高三生恶语相向。

  围观作文题似乎成了高考过后的保留节目,有人点评题目,有人寻找出处,亦不乏有人“老夫聊发少年狂”一试身手。舆论为何热衷于此?有网友给出答案:“因为,这是我们现在唯一还看得懂的东西……”这话充满了调侃味道。

  高考作文题的“槽点”年年都有,但与往年四散各处的格局不同,今年的“槽点”似乎格外集中,特别是“孩子举报老爸”。高考刚刚结束,疑似新闻原型就被“人肉”了出来,其私人微博下的留言充斥着谴责乃至谩骂,更令人惊诧的是,不少人是以高考考生的语气留言的。“练了3年的议论文,就因为你举报你爸要写信”、“你这一个举报,可难为了奋斗了十来年的考生”、“快别发微博,帮你爸拆信去”……刚刚经历了人生最重要的一场考试,寒窗苦读数年的莘莘学子,为何情绪会这么激烈?

  显然,这个作文题未能考虑到个人隐私,导致新闻原型被人肉搜索,这是出题者欠妥之处。我们以往的作文题,因为出题者自说自话,学生没有真情实感的抒发空间,而遭到大家批评。可能正因为这样,出题者就选了一个真实的案例。其实,公众批评的虚假,是情感和逻辑的虚假,像这样不考虑他人个人隐私的出题方式,也是不可取的。而“人肉”新闻原型的做法,更不可取。

  巧合的是,几乎就在网友吐槽高考作文题的同时,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了《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网骂”现象再次引起舆论关注。疑似新闻原型微博里剪不断理还乱的留言,无疑为此提供了一个触目惊心的视角。

  一片吐槽声中亦不乏发人深省的内容——署名“我是阎良考生”的一封信正在朋友圈流传,其中写道,“材料里的这些事对我是陌生又陌生的,我甚至都难以想象这样的事情发生,如何写,我无法提笔”。无论这封信是否出自高考考生之手,其中内容都令人思考。时至今日,依然有相当多的高考考生来自农村,以考题的形式让他们去揣摩一种完全陌生的生活,既有失公允,也显得不太人道。出题者的初衷是好的,但唯独忽略了农村考生的实际生活情况,不能不说是一大败笔。近年来,高考制度层面不断向农村考生倾斜,以这道引发农村考生无限感慨的作文题来看,制度倾斜还应体现在高考命题上。

  高考的特殊意义使其注定会被长久围观,希望来年的围观能多一些诙谐幽默,少一分暴戾沉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时政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专版
   第A09版:不屈的上海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公告
   第A17版:公告
   第A18版:互动
   第A19版:中国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4版: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新民俱乐部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招生留学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留学移民
   第B10版:留学招聘/新民教育
   第B11版:新民健康
   第B12版:医界/新民健康
   第B1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1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B1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16版:大购网专版
从高考吐槽说开去
认真地过节
新生
放下去的权为啥接不住
求发明
低价团高素质游客何在?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6从高考吐槽说开去 2015-06-10 2 2015年06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