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哟,侬只下作胚!”“只女宁剖斯(pose)噶度!”昨天下午,动画电影《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沪语版首映,上海影城可以容纳288人的第3放映厅座无虚席,并不时爆发出欢笑声。作为中国动画的发源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今年暑假推出的沪语版《黑猫警长》,无疑成为国产动画片的一次大胆创新。该版本在保留影片美感的基础上,让动画片更贴近观众,细嚼起来也另有一番滋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黑猫警长》的沪语版本虽然受到众多观众的称赞和好评,但推广起来却不容易。
沪语引欢笑
《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的沪语版可谓“吴侬软语”味十足,因对白比较生活化,一些日常用语的绝妙搭配,常引发现场欢笑连连。如黑猫警长的一句“又碰头了”,让这位超级英雄显得呆萌感十足;配音艺术家曹雷配音的小猪妈妈,在上海话中掺入了本地口音,令影片笑点满满;为“一只耳”配音的吴天昊,声线与配音大师邱岳峰极其相似,他一本正经地讲出“撒黑猫白猫,吾统统作特”,让人听后倍感亲切。
配音导演金霖介绍说,为影片做沪语配音有着相当的难度,因为上海话历来被认为比较有市井气,如“太空”“机械”这样的词,用上海话说总是有点“出戏”。为了不让沪语版出现生硬的效果,导演和演员在台词方面花了不少心思,他们把“加油”翻译成“拼一记”,“小意思”翻译成 “毛毛雨”,并根据片中的角色性格和职业,为他们“掺”进苏北口音、崇明口音、浦东口音,使配音效果显得更为丰富。
成人更喜欢
记者获悉,《黑猫警长》大电影每日在全上海院线的排片数为1531场,排片比率达15.08%;沪语版虽不是排片主力,日均排片数也在15场左右。电影总导演于胜军昨天在沪语版发布会上表示,上海是“黑猫警长”诞生的地方,沪语是这块土地上孕育的语言,“推出沪语版,是希望现在的孩子能更多的接触沪语”。
记者在对观众的采访中发现,与4岁至10岁的儿童相比,26岁至40岁的成年人更喜欢沪语版,而此类观众占《黑猫警长》观影人数一半以上。来自徐汇区的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特意请假陪儿子来看沪语版的首映,“我觉得黑猫警长说上海话很有趣,但孩子有些地方听不懂,要我解释。”有着和王女士同样感受的家长不在少数,片中的“黑漆墨脱(黑漆漆)”“剖斯(样子)”等方言词汇,以及带有浦东、崇明口音的配音,都让孩子难以理解。媒体人张女士说:“我就怕孩子听不懂,所以先带她看了普通话版,然后再来看沪语版。”
推广有些难
《黑猫警长》自8月7日公映以来,票房持续走高,4天累计4260万元,成为同期在映的动画片中仅次于《大圣归来》的作品。沪语版的上映,能否使该片的票房早日突破亿元大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影院经理认为,该片的沪语版本不会成为电影市场的主力军,“方言电影的市场接受度比较小,如当年《让子弹飞》的四川话版,在发行阶段表现并不出众。”他表示,《黑猫警长》的沪语版最多算个增量,而想借此在票房战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
也有网友表示,大电影《黑猫警长》的故事对成年人来说过于简单,因而推出沪语版有助于吸引上海本地的“大龄黑猫迷”。
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