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2015年08月1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干部申报制如何严格落实
赵勇
  赵 勇

  人民日报记者近日探访辽宁贵州两地,观察领导干部个人事项申报制度如何严格落实。

  探访发现,随着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个人事项申报随机抽查比例从3%-5%提高至10%,贵州在落实时启用了“身份证电脑摇号”、“十余个部门参与核对信息”等有针对性的举措。而在辽宁,各级组织部门对936名拟提拔或重用人选进行了重点抽查,对未如实报告的26名人选暂缓任用或取消提拔资格,其中还有3人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

  与此相关的一则新闻是:去年11月,江苏在全国率先明确提出“凡提必核”,至今年7月底,已有39名拟提拔干部因瞒报个人事项被暂缓任用或取消资格,其中2人被移送纪检监察机关。

  随着抽查比例的提高及“领导干部因瞒报个人事项被处理”的消息不断出现,作为监督领导干部重要手段的个人事项申报制度越来越刚性化,这是大家都乐于看到的好现象。

  但同样需要看到的是,领导干部个人事项申报制度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人民日报记者在探访中就发现,地方期待干部信息全国联网,以实现无障碍核实。当然,需要完善的不光是领导干部信息联网,鼓励地方上创新,并结合创新经验,加速形成更具威慑力、覆盖面更广的领导干部个人事项申报制度,尤为重要。

  比如去年11月江苏率先提出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凡提必核”,效果立竿见影;今年1月,中组部就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了“凡提必核”。接下来,地方上肯定不乏江苏这样吃螃蟹的举措,如果都能以这种雷厉风行的速度全国推广,领导干部个人事项申报的篱笆必然会以惊人的速度扎得越来越紧。

  再比如,辽宁对936名拟提拔或重用人选的重点抽查表明,瞒报事项多集中在因私出国(境)、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房产、股票基金、投资等方面,那么,能否对比一下其他地方的抽查结果,如果大同小异,是否可以考虑在这些高风险领域重点核查并形成常态机制?

  再有就是,各地政府机构的信息联网水平不一,核查能力有高有低,那么,可以鼓励核查手段比较先进的地方提高抽查比例,而不仅仅局限于10%。至于早就有专家提出的“提高瞒报处罚力度”,也应该是完善领导干部个人事项申报制度重点考虑的选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时政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新民资讯
   第A12版:读者之声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阳光天地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全民健身专版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8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广告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5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第B21版:旅游资讯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专版
   第B24版:资讯/市场之窗
干部申报制如何严格落实
手机里的逝者
免收账户管理费不能“打埋伏”
揭你真相
“抄袭时代”的“成功者”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6干部申报制如何严格落实 2015-08-11 2 2015年08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