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架子”?按辞书的解释是:比喻排场、气派。多指高人一等的高傲姿态和装腔作势的作风。
人与人之间本来应当是平等的,在人格上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两句诗:“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当官的未必一定比别人高明,普通老百姓未必一定比别人愚笨。当了官,或者博得了某种高级职务,只是人民信任你,赋予你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绝不意味着你比别人高一等。记得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有一回刘少奇接见掏粪工人时传祥,对他说:“时传祥同志,你背粪桶,我当国家主席,这不过是分工的不同,我们都是一样的国家公民。”少奇同志这席话,一时间传为美谈。
如今,有些人不是以这种平等精神待人的,他们爱摆架子。有些当官的对部下颐指气使,吆来喝去,只有“指示”,没有平等对话。对老百姓更是居高临下,发号施令,更是官气十足。有些人事业取得一点成就,就尾巴翘到天上,摆出一副什么企业家、总经理之类的架势,对职工冷若冰霜,毫不关心他们的疾苦,如此等等。摆架子者形形色色,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缺乏平等观念。实现公平正义,是当今社会的共识,平等观念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础,摆架子实在与当今的时代潮流不相符。
喜欢摆架子的人,常常自以为聪明,高高在上,神气活现,下边的人都得唯唯诺诺,跟着他的指挥棒转,何等威风!其实,这只能说明他的浅薄。架子这东西不值分文,它唯一的作用,就是让你脱离群众,你官架子十足,人们就离你远远的,其结果就是把自己架空,孤立于群众之外。古人说过,“专己者孤”,你摆出一副官架子,独断专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未能把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怎能不孤立呢?
《国语》里有句名言:“民可近也,不可上也。”即是说,你同老百姓应当亲近,不可凌驾在民众头上。你同普通群众是平等的,不可把民众视为奴仆。如果说,现在还有所谓主仆关系的话,那么真正的主人是人民群众,当官的只是“人民的公仆”。应当摆正这种新的主仆关系。
“架子”这种歪风是从哪里吹来的?它与个人的骄傲自大有密切关系。做了些工作,就骄傲起来了,自以为自己了不起,把一切功劳统统归于自己,把群众根本不放在眼里,“架子”往往就是这样来的。实际上,世上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是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产生的。正如一位著名大科学家所说:“我的成就,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取得的。”
对那些爱摆架子的人,不妨送他们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句老话,却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