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到崇明去真方便,回想50多年前,我从横沙坐船回家过年,途中避风雪夜困圆圆沙遇到的那幕惊险……
那年我13岁,因家贫无力继续升学,便跟随哥哥来到横沙岛手工业社当学徒,干的是编织竹器的活。昔日上岛十分不便,去横沙要从崇明堡镇码头坐船到上海十六铺码头后,还要转乘两部公交到吴淞码头,再换乘开往横沙的船。开往长兴、横沙的船没有固定时间,按潮汐排班次,一天只有一趟,要是遇上台风,那就只能干等。当时的长兴岛与圆圆沙、金带沙、鸭窝沙、潘家沙、石头沙、瑞丰沙等多个小沙之间是互不相连的,班船只能到长兴岛马家港,其他沙与沙之间的交通全靠小舢板摆渡,可见上岛旅途之艰辛。
记得那年冬天,我在横沙岛当学徒半年之后准备回崇明老家过年,恰遇客船停航。接连好几天风雪交加,白昼不停地下着,眼看已到了腊月二十七,我们被困岛上动弹不得,思乡心切,焦急万分。
正当一筹莫展之时,在离码头不远处的新民港内幸遇一艘小木船,船主也是崇明人,也要回家过年,在得知我们的情况后,便主动提出让我们搭乘他的便船。传来消息,真是欣喜万分。我们早早地吃了晚饭,带上行李来到小船等候。
那时的小船,也称“行风船”,没有机器动力,全靠风帆助力航行。这种木制小船的长度不足9米,宽度3米多一点,载重20吨左右,抗风力在5级以下。那天的半夜特别冷,当船离开横沙新民港时,刺骨的寒风夹着弥漫的雪花扑面而来,海面上一片漆黑。大约航行了近一个小时,起风了,海开始喘息骚动。接着,那怒吼的海风越刮越猛,一路奔腾呼啸。此时,失去平衡的小船犹如一片树上飘落的叶子,在惊涛骇浪中晃荡颠簸,顷刻之间,船舱进了水,大家的心都抽紧了,有人开始晕船,呕吐不止。在这进退维谷的紧要关头,船主当机立断,决定改变航向,开往附近的圆圆沙避风雪。
此时,已是凌晨三点,由于岛上没有通电,伸手不见五指,我们摸黑找到鼎丰镇,敲开了镇上一家私人开的小旅店。店主人和老板娘淳朴而热情,又是做饭,又是烧水,当那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桌时,大伙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恩。就这样,我们在圆圆沙被困了两宿,风声、涛声,不停地咆哮,直到次日下半夜风小后再次起航。大约经过近两小时的海上颠簸,终于到达崇明,此时已是除夕夜的早晨了……
事后,据说在那天晚上的风浪中,有几艘小船遇难,还有数人在风浪中丧生。我们幸亏船主当机立断就近避风圆圆沙,才躲过险情。
如今的圆圆沙早已与其他6个小沙连为一体,组成长兴岛。近年来,随着长江隧桥的建成通车,拉近了崇明、长兴、横沙三岛的距离,并与上海中心城区紧密地勾连起来,上岛一趟,人们再也不为乘船难、风浪大、雨雪天而犯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