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共同搭建的约4800平方米“创新科技馆”,围绕我国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以“绿色技术,绿色未来”为主题的创新前沿成果让人眼前一亮:这里有填补国内设施农业采收机具空白的“果蔬采摘机器人”,有刚刚挑战4000米海试的万米级无人深潜器“彩虹鱼”……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秘密武器”一一亮出来。
智能“大盖帽”
技术亮点:一块小小“创可贴”,能探知司机的精神状态,为国际上首次将脑电等生物信息采集技术,应用于智能安全管理领域。
有研究显示,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占事故总数50%至90%。上海帝仪科技有限公司为高铁司机设计了一款智能“大盖帽”,能够随时感知身心疲劳,一旦出现持续性驾驶疲劳甚至不适宜驾驶的精神状况,会有远程“叫醒”司机及时调整。
上海帝仪研发团队带来的主动式驾驶安全解决方案,整合生物信息传感、精密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尖端,在国际上首次将脑电等生物信息采集技术,应用于智能安全管理领域。该方案通过最新的智能化可穿戴式设备,运用生物信息传感技术,通过独有的模式识别算法,判定出驾驶员的工作状态,将数据回传至数据中心,系统将有针对性地提供四套“提醒方案”。
上海帝仪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清宝告诉记者,此套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脑电采集”,微缩成一块柔性的“创可贴”,内置于列车制服的帽子内沿。该技术可实现高达95%的人员状态预警准确率。今年11月份系统将在国内高铁线路上试点。接下来,还将研发应用于航天、核电、医疗等关键人员安全管理。
互联工厂
技术亮点:工业4.0生产线,实现不同企业生产线路的联通,消费者可直接参与体验生产过程。
生产线直接将人、设备与产品实时联通,工厂接受消费者的订单直接备料生产;每个工位之间是有“交流”,一举一动“实时监控”……
去年工博会上,上海本土企业“明匠智能”展示了一套工业4.0生产线,没想到大受欢迎。经过一年快速发展,这家企业已发展成为国内工业4.0的领军企业。总经理陈俊介绍,“简单说,我们开发了一套算法,能够翻译出身不同的机器人的语言,无论它是西门子的,还是三菱的,最后都能用同一种语言聊天。”
在海尔的智能工厂里,消费者不仅能参与设计,定制个性化产品,还能零距离体验生产过程。用户提交订单后,订单信息实时传到互联工厂,智能制造系统自动排产,并将信息自动传递给各个工序生产线及所有模块商、物流商,最后在总装线上进行组装。用户通过手机终端可以实时看到互联工厂的生产情况。
巴基斯坦断电100小时保温冷柜、日本手持洗衣机……在海尔全球各区域的用户交互平台上,随时都能看到用户最新的想法以及他们对未来生活的设想,海尔大量的产品开发创意都来自于用户交互平台。
超导小飞碟
技术亮点:低温超导“小飞碟”漂浮飞驰。上海研发的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性能比目前国际上最好的产品高出20%-30%,可提升磁浮列车的时速至600公里以上。
一只碗口大的“小飞碟”腾云驾雾般,做圆周“奔跑”。“小飞碟”里,内置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超导薄片。薄片有6层超导薄膜,每一层薄膜的厚度只有头发丝的千分之一至万分之一。在零下约200摄氏度的超低温液氮环境中,超导材料就漂浮在磁铁“轨道”上。外力轻轻一堆,“小飞碟”就会“离地飞驰”。
“小飞碟”里的超导奥秘,是上海超导公司研发的中国首创乃至全球领先的超导材料。“二代高温超导(YBCO)带材”经第三方认证,其性能比目前国际上最好的产品高出20%-30%。据介绍,掌握此类超导技术的日本,已经在研制超导磁浮列车,时速达到600公里。较传统磁浮列车,高温超导磁浮的离轨悬浮高度从过去的几厘米提升至约10厘米,不仅大大提升了列车速度,更保证行车安全,降低了磁浮列车的噪音和能耗。
此外,上海超导还自主研发具有全球领先性能的“超低阻带材接头技术”,实现全球最低的工业接头电阻,使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产业化和应用进程得以进一步加速。
宇航员“小天”
技术亮点:空间机器人可用于辅助或替代航天员开展在轨操作,未来可应用于地面复杂环境,如爆炸、地震救援,核电站检修等。
有头有躯干,颈部腰身灵活扭动、手臂精巧、五指灵巧,将来可替代航天员登月……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的机器人宇航员——“小天”首次亮相工博会。
“小天”是一种新型空间机器人,主要用于辅助或替代航天员开展在轨操作。未来可应用于空间站、载人登月等有人环境,辅助航天员扩大活动和工作空间,减轻航天员工作负担,降低出舱风险;也可替代航天员登月,在月球表面搭建基地,进行无人勘测等。
805所空间机器人团队技术负责人陈萌博士介绍,“小天”的智能化程度更高,具有多种人机交互手段。它的双臂和手指非常灵活,一般人手能够完成的动作,小到抓取钢笔、光盘等日常操作,大到插拔旋拧、更换电连接器等工业操作,它都能胜任。
除此之外,“小天”还有“独门绝技”。它是空间对接机构、“玉兔号”月球车的同门师弟,擅长在恶劣空间环境中接受考验。未来,“小天”的小伙伴们也可以应用于地面极端复杂环境的操作,比如爆炸、地震等事故现场的救援,核电站设备的检修维护等。
除了“小天”,其他航天科技也是观展热点。本届工博会上,我国自主发射火星探测器首次公开亮相,它将成为首次造访火星的客人。据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卫星专家介绍,我国将自主探测火星,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火星全球综合遥感和着陆巡视勘察两项探测任务,火星探测器也分为环绕器与着陆器两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