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节我已经参加过很多届,至今记不太清楚有多少次了。记得第一届艺术节的时候,我和廖昌永担任开幕式上的升旗手。那届开幕式上,我还跳了舞蹈《醉鼓》。如今回望,突然发现,上海国际艺术节已经有17届了,时间过得真快。
对我个人来说,印象最深的是2012年的上海国际艺术节。因为那年我参加表演的不是舞蹈,而是话剧——是一部由陈薪伊导演、喻荣军编剧、上海话剧中心制作创排的作品《吁命》,讲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我和娄际成老师共同扮演吴老,我从3岁演到40岁,娄际成则扮演40岁到90多岁的吴老。我和吴老先生的经历有点像,小时候因为个子矮,爸爸让我吊双环,悬空挂了3个多月,长了3公分,才进了上海舞蹈学校。而吴孟超老先生也曾因为个子矮,差点与外科医生这个岗位失之交臂。作为一名舞者,能在这么多国际艺术节里参演一次话剧,同时也是这台戏的编舞,让我记忆深刻。
今年艺术节的舞蹈节目是我特别期待的。最近几年,上海国际艺术节出现一个很好的现象,就是来了很多国际上刚上演的新剧目。拿今年来说,比如希薇·纪莲的告别演出《生命不息》,比如杨丽萍的《十面埋伏》,包括上海芭蕾舞团的原创舞剧《长恨歌》,这都是1年之内的新作,已经能让上海观众足不出“沪”地看到了,这是艺术节越来越和国际接轨的体现。
今年艺术节的舞蹈实力确实强,我自己一直在期待玛莎·葛兰姆现代舞团。这个舞团不单是在现代舞上有所成就,甚至在人类舞蹈发展史上也是重量级的一笔。舞团今年带来的4个节目,是他们最具代表性的剧目,就算是在纽约,想要一次性把这些节目看全也很难。我相信,他们这次带来的《春之祭》,是特别为了上海观众才去复排的。所以,我想这也体现了艺术节在舞蹈方面的趋势:既有传统强团的经典剧目,也有国际上关注度最高的新创剧目,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审美水平日渐提升的观众口味。
作为一名旁观者,我每年都能看到这些来自各国的艺术家对舞蹈艺术的坚持,在这种略显高冷的艺术门类里潜心编创新的作品,他们身上呈现的艺术品质和高深境界感染着我。我也很高兴,能逐年感受到广大上海人民对舞蹈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喜爱。我希望,大家能和我一样,今年的艺术节舞蹈演出每场不落!
十日谈
艺术节前世今生
第29块金牌,请看明日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