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八千年前,地球上生活着一种巨型“懒虫”——人们称之为“大地懒”的大懒兽,它们平时居住在树上,较少下树。它们的平均体重约为4吨,相当于一辆小型卡车的重量。大地懒有小型和大型之分,小型的体重在1至1.7吨,最大的可达6吨。和一般的哺乳动物不一样,双趾大地懒有五至七节颈椎,三趾大地懒有八节或十节颈椎。
若问大地懒有多懒,不妨这么来介绍:有一种大地懒懒到一周只下树一次,这一次下树也是被大便逼的——它们一周只解一次大便。有时候,下去了以后也许再也不回来了——成了猛兽求之不得的食物。有些大地懒的皮毛上长着绿色的藻类,藻类把皮毛当作温暖的家,大地懒也把藻类作为补充食料和掩蔽伪装自己的手段。
大地懒在树上主要以吃树叶维持生命,它们的消化系统作用相当慢,牙齿上没有珐琅质,对付不了较硬的草或树叶,但它们的臼齿总咀嚼面积约有10500至11100平方毫米,口腔里可同时加工更多的食料,而食料在体内却要迂缓一个月之久,几乎不能提供作较大运动的能量,大地懒因此也只能这么懒。虽然大自然没有为大地懒创造能在生存斗争中胜出的条件,倒也赋予了它们“享受”懒惰的福气:大地懒的臂(前腿)和后腿上的爪子既长又呈弧形,可让身体在树上毫不费劲地悬挂或晃动很长时间,一旦被狩猎者射中或击中,即使死了,身体仍然不会掉下来。大部分动物皮毛的“毛路”是出现在背上的,而大地懒的“毛路”在肚皮上,这也有利于长时间待在树上,下雨了也不用担心,雨水会自然地顺着“毛路”而流走。
一种动物,如果它们只能缓慢地行动,且以食树叶为生,那么按造物主的意思,它们就不必有一双雪亮的眼睛,所以大地懒的眼睛近视得厉害。
大地懒的发现是在十八世纪末,1796年,一具在今天的阿根廷卢汉发现的骨骼引起了比较解剖学和古生物学创始人、法国动物学家居维叶的极大兴趣,他随后首次对这种被命名为大地懒的古生物作了科学的描述。在十九世纪,对大地懒的研究为古生物学的创立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出现了不同的学派和观点,有的科学家认为,大地懒在摄取食物时,会坐在两条后腿上,强壮的尾巴作为身体的支托,前臂用来拉拔树叶和嫩枝。它们不仅吃食植物,而且有一种明显的肉食倾向,在获取食物时还会站立起来,会用两条后腿持久地行走,在当时是地球上最大的、会行走的哺乳动物,争论的焦点实际上在于:大地懒的生活方式属于兽类还是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学术上的争鸣说明了以前的研究积累了许多知识和成就,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重大的错误。大地懒是生存斗争中典型的优胜劣汰的例子,兴许进一步的研究会带来惊人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