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2月0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家的锅巴粥
李训刚
  李训刚

  我的老家在赣鄂皖交界的长江之中的一个小洲之上,平时交通不便,难得回去一次。我在厨房帮忙母亲做饭,母亲笑盈盈地问,“想吃点啥呢?”“锅巴粥吧”,我不假思索地说。“一年到头在外头,不缺吃不缺穿的,我就惦记着家里香喷喷的锅巴粥呢。虽然外面有专门做锅巴粥的店,但却没有家里的香,没有母亲做的那个味道。”我说。

  母亲在灶里架上柴火,不一会就闻到饭香了,把米汤滤干,用铲子将饭聚拢,周围洒上些许的水。水量要恰到好处,少了锅巴易烧焦,多了就成不了锅巴。然后在热气腾腾的饭上面,用筷子戳几圈透气孔,利于水分的散发,饭干得快。同时要在灶里烧一把火,火不能太旺,也不能过小。火大了,锅巴也易烧焦。火小了,锅巴不脆。慢慢地就可以听到水炸开的噼啪声,慢慢就可以闻到锅巴的香味了。等到上面的饭干了,赶紧铲起来,锅底就是金黄的锅巴了。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心急,火烧得太大了,锅里有一种焦糊的味道,母亲赶紧在锅四周洒些香油,结果锅巴不但没烧焦,反而更加焦黄可口了。从小就爱吃母亲做饭时锅底大块金黄香酥的锅巴,比饭店里的“一声雷”好吃多了。吃起来脆脆的,香香的,满口留香。要是倒入米汤,再加一把旺火,烧开后的锅巴粥更是香气扑鼻,惹人垂涎欲滴。

  晚上胃口出奇得好,吃完两碗饭后,还盛上满满一碗香气袭人的锅巴粥,吃得身上暖和和的,胃舒坦坦的。一向挑食的小孩,也嚷着要吃锅巴粥。看着他吃得香喷喷的样子,我仿佛见到了童年的自己。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老惦记着家里的锅巴粥,原来是可以解乡愁的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广告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话题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新民资讯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B04版:金融城周报/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上海物业
   第B06版:个人理财/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互联网金融
   第B08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12版:证券服务/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大数据分析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上市公司/金市汇市
   第B16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聚焦/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人物
   第C04版:展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小物
   第C06版:众创/国家艺术杂志
   第C08版:众创/国家艺术杂志
   第C09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C10版:文娱台历/国家艺术杂志
   第C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C12版:拍卖/国家艺术杂志
   第C13版:专版
   第C14版:夜光杯
   第C15版:夜光杯
   第C16版:阅读/连载
我家的三种语言
细致讲究画江南
小舢板
再访桂林甑皮岩
今宵灯谜
电瓶车隐忧
八千年前大地懒
老家的锅巴粥
新民晚报夜光杯C15老家的锅巴粥 2015-12-05 2 2015年12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