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2月0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各方声音
王剑虹
  昨天下午,在“戏曲的呼吸与跃动——聚焦当代小剧场戏曲的困境与突围”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就刚刚结束的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展开讨论——

  ■ 上海市戏剧家协会秘书长沈伟民:小剧场戏曲需要关注的不仅是它的实验性,更多的应该是戏曲本体的回归,即便是具有实验性质的戏曲,首先也要着眼于戏曲本体,在本体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实验。这种实验是为了当下的观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观众,要让他们愿意并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中华传统戏曲一路走来的历史,感受其中的无限美妙,而不是另辟蹊径。

  ■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荣广润:《夫的人》有很多让我不满足的地方,但有一点非常好,它的种种现代表现和“夫的人”这个人物心理的诠释和昆曲传统的唱和做结合得非常好,有些东西完全是实验话剧里面的东西,但它整个身段节奏以及唱仍是昆曲的,这一点非常非常好。

  ■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李伟:小剧场是代表整个戏曲在突围,既然打出了这个名号,就应追求名副其实。对于小剧场戏曲来说,小剧场只是它的物质形态,其本质意义是探索和创新。在大剧场戏曲出现了疲态,出现了庸俗化倾向之后,小剧场戏曲则担负着突破、突围和创新的使命。当大剧场戏曲写帝王将相的故事,写深沉的历史题材拼奖项的时候,小剧场戏曲却在探索未来的出路,这非常好。

  ■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戴平:小剧场话剧往往与戏剧的创新、先锋、前卫、探索性的实践联系在一起。与之相比较,小剧场戏曲还处在起步阶段。戏曲要改革,不改革确实没有希望,戏曲要出新,不出新就没有发展。

  ■ 上海市文广局艺术处调研员方家骏:今天我们对小剧场的认识未必就是明天的认识,明天的认识也未必是固定的。办个两三届,这个形态我想会逐渐地固定下来。我觉得小剧场戏曲节这个平台就是让戏曲观念在此碰撞、激荡。那些年轻的编导,有现代意识的也好,对传统吃得非常深的也好,把你的观念拿出来,用你的作品来表达你的观念。在这个平台上,大家可以点赞也可以吐槽。我觉得三年五年后,这个平台的面貌会清晰起来的。王剑虹 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民生速递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互动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街拍/目击
   第A25版:新民健康
   第A26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6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8版:专版
给予新人新空间 赋予角儿新定义
为探路 已上路
各方声音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20各方声音 2015-12-09 2 2015年12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