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评委会主席之一、小提琴大师艾萨克·斯特恩的儿子大卫表示,起先,欧美主流乐坛的音乐元素来自欧洲古典音乐、非洲原始节奏、印第安土著乐风等。后来,音乐家也热衷发掘新品种,于是阿拉伯、印度等地的民族音乐也登上世界舞台,近来则将目光投向中国:“此次大赛的初衷,就是把中国曲目与西方奏鸣曲放在同一平台上打分,显示两者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主办方把《梁祝》列入必选曲目的初衷,就是让中国音乐走向世界。赛前,确实考虑过要对初次接触《梁祝》的西方选手进行“统一教学”——因为该曲目充满了不少传统戏曲音乐元素。其中,最能体现情感的滑音技法,根本不存在于古典音乐体系之中。但是,上交音乐总监余隆最终否决了这一设想,只是把俞丽拿的教学视频公布在官网上,让有兴趣的选手“自学”。此举目的在于,“使每一位演奏者都能通过二度创作,真正喜欢上这部中国曲目,并展现出个性化的精彩演绎。”
主办方反而要求来自6个国家的13位评委一起观摩、学习教学视频。这是因为更全面地了解《梁祝》,有助于更公平地为选手打分。评委之一、美国小提琴家丹尼尔·海菲茨看后大为惊艳:“我从未看过如此饱含深情的演奏。我计划让所有海菲茨音乐学院的师生观摩,鼓励他们学习演奏《梁祝》。俞丽拿的演奏方式,让每一个音符都能讲述背后的故事,这就是我们要找寻的艺术家精神。”比赛组委会执行主任周平表示,比赛希望推动全球音乐人一起认识、了解中国文化并从各自的理解出发,演绎中国乐曲并呈现多元化的表达,让《梁祝》不仅有西崎崇子的日本版,今后也会有美国版、俄罗斯版、英国版等等……“这才是真正讲好、讲透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