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四届残奥会,铅球、铁饼、百米跑、跳远……每个项目都是傅昕翰的“拿手好戏”,也都曾斩获奖牌。
从小就是“皮大王”
出生时的一次小意外,让傅昕翰刚启程的人生路起了波澜——因为吸入羊水时间过长,他被诊断为脑瘫。尽管智力并没有受到影响,但左臂和左腿都患有功能性障碍。
在母亲钟家珍印象中,儿子从小就是个“停不下来的皮大王”,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从孩童时就已经萌发。上学时,相比同龄人,尽管傅昕翰的身体条件先天就有劣势,但他却不愿别人对他特殊对待。老师考虑他的身体状况,不让他上体育课。结果他回去就向妈妈“哭诉告状”,吵着闹着不愿呆在教室休息,一定要和同学们一起运动。篮球、跑步、跳远,几乎每项体育运动他都能很快掌握——傅昕翰运动方面的天赋,从那时起就已经显露。
2001年,上海市残疾人体训中心招收运动员。得知消息后,傅昕翰自己去报了名,从此走上了专业残疾人运动员的道路。
曾受孙海平指导
从业余到专业,傅昕翰的训练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由于身体原因,傅昕瀚两臂摆动动作不规范,体重又偏重,成绩不理想。在教练指导下,他加强慢跑、练举重、仰卧起坐等体能训练,还注意模仿一些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规范动作,百米跑成绩渐渐有了提高。
与上海田径名教练孙海平的一次见面,让傅昕瀚更坚定了奋斗的信心。那是2004年7月雅典残奥会召开之前,孙海平来到残疾人体训中心为参赛运动员打气。走到身高1.92米的傅昕瀚跟前,孙海平眼前一亮,拍拍傅昕翰的肩膀,孙海平鼓励他:“你的身材很高,人也长得结实,是块运动员的料子,应该在技术上下苦功,从快速、力量、柔韧性三方面提高。”
得到名帅指点,傅昕翰训练更为刻苦了。为提高反应灵敏度,一个跃起的起跑动作,傅昕瀚每天要重复数十次。高负荷的训练中,他多次腿部受伤,但打了封闭针后又继续上训练场。傅昕瀚说,平时他最爱看体育频道,田径大赛每场必看,对那些世界级的优秀田径运动员如数家珍,而他的偶像就是田径场上的传奇博尔特。
终于实现金牌梦
里约残奥会是傅昕翰的第四次奥运之旅。前三届奥运会,他收获了一堆银牌、铜牌,还曾以12秒59的成绩打破男子百米世界纪录,位列国际残奥会公布的百米跑优秀运动员榜单之首。对傅昕翰而言,职业生涯唯一缺的就是一枚奥运金牌。
四年前的伦敦残奥会,傅昕翰状态非常好。走上赛场之前,他甚至已经设计好了夺金后第一个电话的台词:“妈妈,我终于拿到金牌了!”然而,那次比赛毫厘之差,他再次遗憾获银。又一个四年的卧薪尝胆,这句迟了四年的台词,今天终于派上了用场。
去年,傅昕翰成了家,有了可爱的女儿傅艺菁。为了备战残奥会,一年里他回不了几次家,每当他感到疲惫艰难时,视频中女儿甜甜的笑容总能给他带来新的力量。母亲钟家珍笑言,女儿是傅昕翰的幸运星,“终于让他圆了金牌梦。”
从“千年老二”到如今的金牌获得者,傅昕翰坦言:“要让大家知道,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我们也不会差的!希望我能鼓舞更多运动员。”身体的残缺没能销蚀他追求卓越的勇气。在田径赛场,他收获的不仅是金牌,更是面对生活磨难的强大自信。站在残奥会的最高领奖台上,他不仅为祖国争了光,也为自己的人生添了彩。
本报记者 厉苒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