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李先生老家后辈请他回去看看,李先生一直也想去父母出生的地方走走。困扰他的是,带什么礼物去。老家人来上海都会带些当地土特产,可自己又能带些什么礼物回去呢?上世纪八十年代,李先生也跟随父母去过两次老家,那时从上海带去的麦乳精、大白兔奶糖、五香豆很受欢迎,如果现在还带这些东西,是不是有点落伍了?
与李先生有同样困惑的,还有许多来上海的国内外游客。要说上海市场上吃穿用玩的东西多如牛毛,可哪些商品才是代表上海的伴手礼?
笔者以为,伴手礼的主要特点有三:一是独特性,也就是有一个地方的地域特色;二是设计精巧,包装精美,便于携带;三是价格适中。仔细想想,现在符合上述特点的上海伴手礼确实不多。拿吃的来说,上海也有许多有名的糕团点心,如小笼生煎、鲜肉月饼;西点有蝴蝶酥、眉毛酥等。但这些美食只适合现做现吃,不便携带,保质期也不长。用的方面,上海手表、丝绸围巾等还是不错的,但如何让这些老产品焕发第二春,产品的包装设计、市场营销还有待加强。另外,文创类的纪念品更是在市场上难觅踪影。
当然,有了好的伴手礼,如何让游客知晓并方便购买也是一大关键。台北101大楼内有卖台湾伴手礼的专卖店,澳门也有许多售卖手信的店铺,建议上海也可以在旅游景点、著名商业街多开几家售卖伴手礼的专卖店。这样一方面可以把散落在全市各个角落的伴手礼集中亮相,方便顾客挑选;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伴手礼集中在一起打擂,从而让更多的伴手礼接受市场检验,如此优质产品才能脱颖而出,成为大众心目中真正代表上海的伴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