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9日,黄浦区法院依法判决,对县左街6号七层一住户私自占用公共区域和隔壁顶楼平台搭建的违法建筑,实施强制拆除。此前,这处违法建筑存在了近20年。
2002年,县左街6号七层经过民事判决,法院支持原告南房集团豫园管理有限公司要求拆除违法搭建的诉求,后因故中止执行。
今年7月,经豫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申请,法院恢复执行。8月9日上午,法院执行法官宣布执行后,区城管执法局组织拆违力量进入现场,执法记录仪全程记录。城管队员和被告方一同清理违法建筑内的杂物,清除并转移其中的沙发、空调、灶台等大件物品,在确保该户人员财产安全后,拆除违法建筑,并对顶楼做了防漏处理。整个施工过程当天完成,困扰住户10多年顶楼漏水问题得到解决,拆违过程安全、规范、有序、高效。
在这起依法强拆后不久,黄浦区“老城厢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标准”发布,违法建筑拆除普及“标准化”操作。
标准明确,凡靠近变电站、占用高压走廊、包住电线杆、占用消防通道、悬挂吊脚楼、悬挂阳台等影响公共安全的违法建筑,以及损坏房屋承重墙、擅自破坏房屋结构、存在严重火灾隐患的违法建筑,必须限期拆除。
标准特别提出,凡是“公字头”违建必须带头拆除;凡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各类违法建筑必须拆除。
拆除各类违法建筑和违法搭建,“公字头”首当其冲——街道、居委会、企事业单位在楼顶、屋顶、公共阳台、道路门前、小区通道搭建的各类违法建筑,核实后立即拆除。迄今已拆除100多间2000多平方米“公字头”违建。同时,以盈利为目的的各类违法建筑,从严从快拆除——无证无照破墙开店,一律砌墙封门封窗,恢复房屋原状;用于经营和出租的违建,依法及时拆除;用于营业、在房屋内深挖地基20厘米以上的,必须予以回填。
背景链接——
依据今年8月颁布的黄浦“拆违标准”,预期目标是——持续推动存量私房违建递减,确保新出现违法建筑“零增量”。
如何递减?依据房屋产权有效证件、土地使用证面积,对存在安全隐患或占道、占绿以及用于出租、营利的违建必须拆除;对历史上未经审批,用于改善自身生活、超出三层以上的存量私房违建,严格落实层次少于3层,四周不得超出建筑红线,总高度低于8米的规定,对高出和超出部分予以拆除。
如何“零增量”?街道、物业、居委落实专人负责违法建筑的监管,建立处理、巡查、报告制度,一旦发现新违建应第一时间向街道网格中心报告,由街道拆违办迅速组织力量予以拆除。截至今年9月21日,老城厢共拆除违法搭建1900处,约2.3万平方米。 黄萱
公共洗衣间里,洗衣机、烘干机,一字排开;家庭式卫生间里,淋浴、马桶、洗手盆,干净好用……本月15日,小东门街道东门家庭生活服务站——“邻家屋里厢”开张了。
9个月前,“邻家屋里厢”还仅仅是一个设想。1个半月前,“邻家屋里厢”才刚刚施工。而今,“邻家屋里厢”梦想成真。
重塑老城厢,拆违不是目的;共建新家园,回归秩序,提升生活品质和质量,才是根本。1年来,与拆违并行不悖的,是黄浦老城厢改善生活条件的种种民生工程。
家门口有了公共服务空间
短期内,东街不会动迁,老居民也在这里住了一辈子了,希望东街的面貌能变好,更希望生活更便捷。不少居民居住条件实在窘迫,一些违法搭建,也是为了解决烧饭、如厕和沐浴。
违法搭建不能不拆,但居民生活问题也要解决。怎么办?“重塑老城厢”的办法是:在家门口提供公共服务空间——“邻家屋里厢”和“厢邻院”。
“我们这里有一处仓库,业主是一家企业,我们打算跟企业协商租赁仓库,改建成家庭综合服务站,聘请社会组织来为居民提供无偿或抵偿服务。”今年元月,时任小东门街道主任周诚说,服务内容不少,居民家里没有浴室厨卫,这里助浴助餐洗衣修补,凡是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都可以设法提供。如今,这个家庭综合服务站,有了个名字,叫“邻家屋里厢”,全天候服务泛东门社区周边3000户居民,集家庭式生活服务、开放式活动场所于一体,640平方米的空间里,建有家庭式灶间、公共厨房、公共餐厅、家庭式卫生间、公共洗衣房、全科医生工作室、助老驿站、儿童活动室、公共晾晒区、活动室菜点等13种服务功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家庭式卫生间和独立浴室,完全不同于常见的公厕和沐浴点,而是完全像在家里一样,特别是到了冬天,老人来这里沐浴安全、方便。
“服务站能这么快投入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是因为我们深知,只有解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升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让居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才能让依法拆违实现终极价值。”现任小东门街道党工委书记周诚说:“建一个服务站容易,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这个平台提升居民的文明素质和归属感。”接下来,“邻家屋里厢”打算推出“志愿服务积分制”,居民参与服务站的管理和服务,按照服务时间和内容积分,获得相应的服务。这项制度的设计初衷,是要发动居民充分参与社区自治,不但有获得感,还有参与感。
这些天,豫园街道光启路上的“厢邻院”居民生活服务站也投入使用了,可辐射周边5000多户居民。
“厢邻院”地方不大,100多平方米,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厢邻院门口,近50平方米的小庭院,就是聊天吧。老城厢居民喜欢在家门口聊聊天,过去都是占马路聊,如今有了固定场地,真开心。走进门,就是配钥匙、维修小家电的,还有凤凰牌缝纫机缝缝补补。往里走,就能看到几台电脑提供免费上网。最里面一件摆放了医疗器材,老人们挨个测血压、血糖、血氧,旁边还有地段医院的医生搭脉问诊,以前,测血压只能去地段医院,如今可方便多了。
改造“百年管道”惠及2500户
30多年里,老城厢许多马路几乎没有翻修过,地下的各种管线设施也没检修过;因为,地上有密匝匝的违法搭建。最近几年,居民在家开水龙头,水流越来越小,越来越浑浊,居民强烈要求维护翻修自来水管道。
今年以来,“重塑老城厢”行动对近百年未改造过的康家弄、花草弄等区域进行上水道、下水道改造,受益居民2500余户。为了不影响居民用水,施工铺设了临时管道,更换一段修复一段,施工时就不会发生大面积停水。整个上水道改造工程,覆盖复兴东路、光启南路、方浜中路和中华路,包含东街、花草弄、康家弄、聚奎街等9条道路的上水管改造,以及东姚小区、花草小区、康家弄小区等3个小区的管网改造,总计改排上水管约4公里,覆盖面积约0.19平方公里,8月底已完工。
“六大项目”改善民生
重塑老城厢,共建新家园,小区环境目标,细致到垃圾处置、停车、安保,“老城厢环境综合整治标准”都给出了精细设置。而精细设置的前提是,全面梳理和排摸区域内公共安全、交通安全、管线改造、房屋修缮事项,确定了6大民生工程的26类子项目。
实施“交通大整治”至今,老城厢开出交通处罚单2316张,黄线抄告796次,牵引违法车辆500多辆,非机动车处罚1172辆,扣留159辆;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检查单位1055家次,消除消防隐患1070处,罚款19.8万元,拘留20人;清理各类乱堆物2150处、垃圾240卡车;消除一大批重大房屋、消防、地下空间安全隐患,重点区域新增174个探头,形成了覆盖老城厢的视频监控体系。
此外,老城厢地区厨卫工程迄今受益居民1000余户,“马桶工程”受益800余户,光明工程受益3000余户,煤气工程受益500余户。
社区志愿者许芸芸,在小东门东街住了一辈子。很多年里,每次从外地旅行回来,一到东街,原本“亮堂堂”的心情马上就变得很压抑。如今,旧货市场关闭了,违法建筑被拆除,东街一天天变亮了。现在,她希望每天出门散步,街道是畅通的,路边大树下有长椅,她和邻居们坐在树荫下聊聊天,开开心心的。这,就是老城厢居民想要的“亮堂堂的获得感”。
不止是居民,所有参与“重塑老城厢”的人们,也都渴望“亮堂堂的获得感”。1年来,老城厢指挥部收到居民赠送的锦旗达50面,这,正是人们对“重塑老城厢”的充分认同。黄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