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行Note7手机终于开启了中国市场的召回计划。据国家质检总局官网通知,在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进行约谈和启动缺陷调查的情况下,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2016年10月11日起,召回在中国大陆地区销售的全部SM-N9300 Galaxy Note7数字移动电话机,并提供了两种召回方案,供消费者自由选择。
韩国三星电子公司一度让19万余名中国消费者每天处于胆战心惊的状态。9月2日,韩国三星电子公司曾宣布,因电池缺陷问题,召回250万部其生产的Galaxy Note7智能手机,而在中国销售的Galaxy Note7手机不在此次召回之列。屡屡出现质量问题的Note7手机,是被国外航空部门和地铁安保部门列上“黑名单”,明确禁止行李中托运的手机,却仍坚持对中国市场采取双重标准,不宣布召回。
如今,在国家质检总局的强力介入之下,三星公司终于开启召回计划,虽然亡羊补牢犹未晚矣,但却已深深伤害了中国消费者。我身边的一位同事本是坚定的三星手机“粉”,买过多部Note系列的手机。当时Note7一经推出,她就忙不迭地上网订购。就在她拿到新手机的当天,还在下班路上跟我分享她对于手机设计的“钟爱和依赖”,可我们各自都还未到家,就看到了三星公司因爆炸事故召回国外Note7的新闻。然而,她并没有第一时间等来国内Note7手机召回的通知,却等来了敷衍和拒绝。
像这样“伤心”的消费者恐怕不在少数。有一些国外企业,长期坚持“内外有别”“全球召回中国除外”的把戏,把中国市场当成了召回制度的法外之地。一一列举近些年出现区别对待中国消费者的国际知名企业,会发现这份“高高在上”的名单中涉及多家人们耳熟能详的企业巨头。例如,宜家“夺命衣柜”在北美市场引发轩然大波,却拒绝同款衣柜在中国市场的召回行动,后经舆论多方聚焦,才低头认错。强生集团曾有20余种药品、医疗器械、护肤用品等因质量瑕疵或因安全隐患,进行51次产品召回,其中,竟然有48次放弃召回中国市场产品。日本食品巨头明治公司约40万罐含微量放射性物质的奶粉实施免费更换,却不顾广大中国消费者,如此等等。
是什么给了这些国外企业蔑视中国消费者的权力?不可否认,国人维权意识较弱,助长了这些企业的不良习气。但更为深层次的原因,还是相关监管机构没有及时站出来“亮剑”,坚定地维护消费者权益。一旦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无论是国货还是洋货,有关方面都应该第一时间有所作为,把维护消费者权益、保障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当做己任。国行Note7启动中国市场的全面召回,国家质检总局在其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就带了一个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