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份名为《人类基因编辑——科学、伦理和监管》的报告中,美、中等多国科学家指出,绝对禁止基因编辑技术不是解决方案,但应严格限制其使用范围。
报告建议,目前不应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除预防和治疗疾病以外的其他领域,强调公众参与和监督。在最受关注的用于治疗或预防生殖细胞疾病的生殖(可遗传)基因编辑方面,科学家提出的准则包括:基因编辑技术应只能在没有其他“合理替代方案”时应用于一些严重可遗传疾病的治疗;在有可能导致其他严重疾病风险时应严格限制使用这种技术;由于基因编辑技术可能会对数代人造成长期影响,应该开展长期随访研究等。
基因编辑技术也被称为“基因剪刀”。在脱氧核糖核酸(DNA)链条上,一个具有某种功能的片段就是基因。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像人们编辑文字那样修改DNA链编码。操纵基因即可控制生物性状,“基因剪刀”可能带来深远影响。理论上,基因编辑可改变特定的遗传性状,因而可用来“改造”胎儿,让其不再携带家族遗传的缺陷基因或致病基因,但同时也引发对“定制婴儿”等伦理问题的担忧。
由于基因编辑技术尚未成熟,一些人担心,基因编辑过程中一旦出现微小错误,将可能在人类基因库中留下长久后果,因而对这项技术充满恐惧。另一些人则担心在社会层面引发问题,比如可能对优生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