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是中国文人画气韵的源头与内在要求,而“依仁游艺”则强调中国艺术的“道”。中国文人画的重视学养、追求品格、讲究笔墨源于两汉魏晋士林之风,始于唐,成熟于宋元,后逐渐成为中国艺术的主流。作为中国艺术的重镇,在上海的中国画家中,对于文心与笔墨的追求从来代不乏其人,而此次展览的五位画家无疑是其中的代表。在朵云轩百年发展历史中,对中国书画新秀的支持一以贯之:上世纪初,张大千来到上海,朵云轩介绍他投名家曾熙门下;沈尹默不为人知时,朵云轩慧眼识才,大力推介,助其声名鹊起……
顾村言的画作《青衣》《墨梅》,笔墨性情自在,题跋则可见不少自作格律诗句与大段自作文句,画意不足以文补之,文之不足以画补之,文人意味极浓;而从朱忠民、牛孝杰的山水画《风含六律》《我心素已远》中,可见画家对于宋元文人画强调文化修养与超然物外心境的传承与笔墨功底。有意思的是,此次参展的五位画家,除甘永川是专职画家外,其余均为业余爱好者,对于艺术,他们有着一种超越功利的喜爱与追求,而其作品也多“聊写胸中逸气”。
文化学者郑重在参观后认为,这30年来有一个弊病,就是一些卖价很高的画总让人感到缺了点什么。书画界有一批画家,画得挑不出毛病来,但缺少一种感情的抒发。“没有这种情感,绘画就没有了生命力。要让绘画回归传统,就一定要容纳文人画进来。从这个展览可以看出,年轻人正在探索,这是个很好的现象。”
该展览持续到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