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点火”不可少
数据显示,亚太地区的武器进口在这5年里占据了全球军火贸易43%的市场份额,交易数额同比增长7.7%。中东虽然不敌亚太地区名列第二,但却是增长最迅速的,购买额近乎翻番,“跑赢”欧洲。
全球军火贸易“火爆”,离不开美国在世界各地的“点火”和“煽风”。真可谓,地区局势越动荡,美国军火越“畅销”。
因美国的“点火”而陷入代理人战争、宗派冲突而战事频频的中东,在过去5年中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防务市场丝毫不让人感到意外。此外,打击恐怖主义也为军火贸易开辟新市场。尽管海湾国家近年因为油价低迷而手头拮据,但出于制衡伊朗和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考虑,美国放宽了出售武器的限制,海湾国家竞相购买美式装备,加剧了地区军备竞赛。
亚太地区虽然没有现实的军事冲突,但在美国的“煽风”下,一些国家以应对潜在威胁为由,不断加强军事实力。阿基诺三世时期,“搅局”南海的菲律宾一直与美国加强军事合作。去年,奥巴马政府宣布解除对越南武器禁运后,后者对海军舰只、潜艇和战斗机的需求旺盛。而美国大肆炒作半岛局势,火了“萨德”系统。除韩国外,日本政府也在讨论引进“萨德”的可能性。
假借“和平”卖武器
“任性”的买家越多,从中得益越多的自然是美国的军火商。
过去5年间,美国继续在军火供应国中“领跑”,其份额占全球军火出口总量的33%,向至少100个国家提供过军火,最大买家为沙特、阿联酋和土耳其,最受欢迎的是战斗机和导弹防御系统。以“萨德”系统为例,按此前韩国国防部的估算,一个“萨德”导弹发射营由指挥系统、火控雷达、6部8联装发射装置和48枚拦截弹组成。部署一个营,需要花费约合12亿美元。如此看来,生产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萨德”系统上赚得盆满钵满。
“美国和西欧国家总能找到一个不违背‘和平力量’信条的理由来出售武器,如保障安全、维护稳定、应对威胁。”和平研究所军备开支项目负责人弗洛易兰德的分析点破了美国军售“政商勾结”的实质:政府在全球寻找借口、制造矛盾,进而让军火商大发战争财。
面对这样的指责,美国自然极力“洗白”,甚至还想“祸水东引”:部分美国媒体在报道瑞典这则报告时把矛头指向中国。然而,数据胜于雄辩:全球军售交易,美国占了三成,到底谁大发战争财,相信稍有点判断力的人都能看得清。
本报记者 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