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对上海为何那么重要?一位市郊农业专家这样回答记者的问题。
“小农业”做出“大文章”,动力在于改革和创新:松江区主推的家庭农场成为推广全国的“上海经验”,有限的耕地经过有效整合,精耕细作高产高效。在上海郊区当家庭农场主,可以白天在田里开农机收割水稻,晚上则回到城市里的住所舒适生活,“城”与“乡”不再对立。
上海都市农业还积极推进产业融合,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作用,沪郊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游已成为沪上短途游的一个主打品牌。据上海市农委的数据,这一特色旅游市场年接待游客规模已近2000万人次。
现在,金山区、崇明区又成功申报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金山区确定试点类型为产城融合型,重点围绕形成一批休闲旅游、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专业特色小城镇的目标,聚焦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崇明区确定试点类型为功能拓展型,将重点发展农业与旅游业、文化创意农业、能源工业相结合衍生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创意农业等新型业态项目发展。
不管是在功能上,还是形态上,上海农业都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大都市有机组成部分。
围绕上海这个大市场,立足自身优势,即使只有1%,依然可以“精彩无限”。 程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