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体制外人才”,商人姚明,成为新一届中国篮协主席。中国篮球的“金字招牌”,又一次被擦亮。他或许是靠个人形象与品牌而上位,但众人期待的愿景,却绝非其一人之智谋所能达成。
姚主席的难处一,首当其冲是国家队的队伍建设,说白了就是大赛战绩。
分管一个运动单项,又是众人瞩目的大球,不搞出点叫人可喜的面貌一新来,都是虚妄。国家男篮在近两届奥运会小组赛10场全败,陷入了20多年来中国篮球的罕见低谷。奥运之后,老帅宫鲁鸣合同到期。在距离2019年本土举行的男篮世界杯只剩下2年半时,中国男篮的主教练仍是未知数。新一个4年周期里,将迎来世界杯和奥运会,中国男篮形势严峻。中国女篮在里约奥运会上止步小组赛,一直以来的生存状态又是“孤单寂寞冷”。如今,外教离职,前路仍漫漫。
姚主席的难处二,是深耕中国篮球土壤。
说白了,金字塔尖难以高耸入云,多因为金字塔底基石无力。青少年篮球的建设决定了中国篮球的未来。CBA虽然红火,但中国篮球自身的造血体系并不理想。人才培养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男篮助教李楠曾在采访中指出,中国男篮在国际赛场挣扎的原因,一是青训,一是长期在亚洲称雄,却得不到高水平、高质量比赛的锻炼。此外,中国篮球文化的氛围也并不如意。在CBA赛场上,球场打架、指责裁判等暴力现象多次发生。甚至,一些常规赛要为演艺明星的演唱会让路。管理失当,处境尴尬。
姚主席的难处三,当算“铜钿”。
CBA看上去很火,但其到达真正市场化彼岸,并非朝夕。资源外放,让市场竞争更活跃,资本进场,让行业赢得新生机。中国篮球的银箱扑满起来,才能让中国球员的皮夹子鼓起来。在NBA生涯中,姚明读懂了运动员个人商业价值与联赛品牌价值之间的关系。盘活中国篮球的生意经,需要国际眼光的中国智慧。
主席,且又是个有名有实可作决断的主席,自然不是露个脸撑个场面便算完事的。姚明面临的困难越多,我们所倾注的期盼越烈。这个上海男人,几经身份变迁,终不负能人志士之名。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面对三难,姚主席,迎难而上。
首席记者 华心怡 本报记者 李元春
(本报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