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的秩序和活力,从哪里来?
一个争创全国文明城区的中心城区,实践自治、共治、法治,又能呈现怎样的秩序和活力?
今天,听听在上海音乐厅吹响的“集结号”,就不难找出答案。
吹响“集结号”的,是谁?黄浦区南京东路社区党建联合体、社区文化大联盟、社区自治工作坊。
为啥吹响“集结号”?新年里,黄浦区要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发动居民和社区单位共同参与创建,众人齐聚上海音乐厅,认领创建自治项目,发出创建倡议。
新年里,南京东路街道首批16个创建自治项目一经发布,就得到了社区各方积极响应。这16个项目,事关社区环境文明、秩序文明、服务文明和素质文明,不妨一个个看过来。
环境文明,有一个项目叫“社区微更新”。微更新,是一个实事工程,立足改善老弄堂面貌,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微更新,在居民参与主导、文化名人助力之外,还得到了上海城市设计促进中心、同济设计院等单位的专业支持。
秩序文明,有一个项目叫“食品安全齐守护”,由市食药监机关单位认领。今年3月20日,《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实施,食品安全快检有了升级版,快检走出“睦邻中心”这个固定点,每月20日走进一个居民区,依法守护社区食品安全。
服务文明,有一个项目叫“滋润你的心灵”,由格致初级中学认领。2002年,格致初级中学无偿拿出了600平方米校舍,与社区共建共办图书馆。今年,图书馆成立15周年之际,格致初级中学将与街道共同推出“深耕悦读”的南东阅读活动,全面倡导“家庭阅读”的理念。
素质文明,有一个项目叫“我以文化修身”。这个项目,要挖掘区域内百年老建筑、老弄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以扫码读史的方式,在建筑醒目位置设置二维码,扫一扫就可以穿越重温,上海博物馆、上海音乐厅鼎力支持“文化修身”。
所有这些一个个小的项目,汇集起来,就是文明城区“家园梦”,而社区的秩序和活力,就蕴藏在这个梦想当中。
实现“家园梦”,需要共同目标追求和共同价值认同。南京东路街道的社区面貌,就是黄浦区的缩影,位于中心城区,二元结构突出,既有高楼大厦,也有二级旧里,但无论新旧,共同家园要呈现出共同的气质和格调——
爱整洁。小区是我家,我爱我家,要老而不破,旧而不脏,小而不乱,这就是文明创建的共同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社区力量携手创建,居民自治主动对接执法力量,以清洁家园行动巩固整治成果,用实际行动打造最美家园。
守规矩。文明靠大家,和谐邻里、互爱互助,就是社区文明创建的共同愿望。大家约定,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高空抛物、不占用公共楼道;大家还约定,违法建筑不搭建,房屋外借不群租,居住用房不经营,饲养宠物不扰邻,“最美楼组”一起来争创!
爱工作爱生活。去年5月,南京东路街道第一个楼宇群团服务站在上海科技京城正式运营。服务楼宇企业,白领午间课堂应运而生,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白领快乐生活、共同成长,为楼宇文化和企业发展注入崭新活力。同时,“清丽越音”、“京剧普及”,还有布达佩斯管弦乐团……一场场大剧院公益演出进社区,备受居民欢迎,艺术滋养,让人感觉活得很滋润。
就这样,文明城区的“家园梦”,有秩序有活力。秩序与活力,不仅来自对法律的遵循,也来自对社区公约的维护;不仅有居民的参与,也有社区单位的支持和帮助,自治、共治、法治,并行不悖,营造出规范有序、和谐共管、文明祥和的文明城区。
最后,在“家园梦”的圆梦过程中,作为社区自治的主角,社区居民们又有怎样的期待?不妨听听南东居民、“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王玲玲女士的创建倡议——
从自己做起,义不容辞,争做文明城区的参与者;从小事做起,积极主动,争做文明城区的推动者;从现在做起,立做立行,争做文明城区的践行者!
社区是我家,文明靠大家,我们的每一个文明举动,都是城市文明的新风尚。居民朋友们,行动起来,共同打造体现上海风貌、幸福共享的文明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