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设计从未如此色彩斑斓。
春寒料峭之时,正是欧洲一系列重要设计展览和新品发布之际。一扫流行数年的寡淡风格,今年的这些展览所呈现的产品设计在视觉上格外明艳。云集世界各大面料壁纸品牌,堪称软装设计界风向标的Paris Deco Off展,高密度的印花绿植混搭未来主义和苗绣图案新鲜出炉,设计师们期冀用迷醉而疯狂的春意之色让“空间破茧成蝶”。
世界三大设计展览之一的巴黎时尚家居设计展(Maison & Objet Paris)开启幻彩星空和涂鸦对撞色的主题,誓要将这场家居色彩的探索之旅进行到底。致力于挖掘生活方式的趋势导向的米兰Homi生活方式展,则以一抹复合材料制作的绚丽彩虹色宣告了2017年的流行趋势。法兰克福消费展试图描摹大自然的图纹,玩一把炫酷狂野的丛林风。甚至就连一贯走“冷淡系”路线的斯德哥尔摩设计周亦不甘示弱,一改往日设计的“清汤寡水”、“素面朝天”,以活泼跳跃的色彩为北欧设计时重新争夺设计界的话语权,意图再明显不过。
“欧债危机悬而未决,经济形势不明朗,难民潮引发一连串社会问题,各国左右翼势力相互角力,英国做着脱离欧盟的准备,社会局势不断变革动荡,让生活安逸的欧洲人普遍感到疲倦和不安。”用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教授米奇拉·罗西(Michela Rossi)在评论说新一季的设计新品时坦言,与其说设计师们试图用色彩编织一张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视觉之网,不如说,他们在重新学习和摸索用设计安抚人心之道。
正如米奇拉所言,毕竟,设计,也是折射社会现状的多棱镜和反应民众内心所需的一张晴雨表。用设计营造欢乐的视觉海洋,为人们搭建一个暂时的避风港,哪怕只是片刻的欢愉,已经成为当下众多设计师身体力行的美好愿景。
吸引眼球的设计总能抚慰人心
巴黎时尚家居设计展的展台上,22岁的年轻工艺师安布尔·乔·莫里(Amber Joe Morry)正在悉心为碧玉蝴蝶系列瓷器手工上漆。从她笔下翩然而至的蝴蝶,与鲜花草植的组合,很快跃然于釉面之上,顿时让人感到春季的明艳多彩。
这可能是今年设计界最流行花色,让人不禁联想到高鼎的诗“草长莺飞二月天”。不过,欧洲的设计通常要比东方的来的浓烈。
不止是年轻的手工艺人对此津津乐道,一众大牌设计师也沉溺于此中。由贾斯伯·考伦(Jasper Conran)设计的岩层和花舞系列,其灵感来自于英国乡村花园。富于动感的图案着实勾勒出令人挪不开眼的鲜艳。另一家名声响当当的设计品牌Christian Lacroix,他们的家居设计产品也是推动这场色彩狂欢的先锋。Christian Lacroix的设计师们将繁复的都市风格与迷乱的丛林植物揉碎之后随机混搭,热带的浓烈、东方元素的典雅,以及植物花卉的生趣等都在今年的新品系列中得到完美的演绎,犹如魔幻小说之中所描述的场景。混沌之中,步入展位的人们仿佛误入了色彩的迷阵。
“我们一直相信,吸引眼球的设计具有抚慰人心的魔力。原因很简单,当你看到美好的设计,你的注意力就会吸引,你开始琢磨其中的奥妙,那些烦扰自然就会被抛到九霄云外。”Christian Lacroix的设计总监萨奇?沃克霍夫(Sacha Walckhoff)言简意赅地点名了他们的设计意图。的确,生活在这样的场景之中,色彩强势地占据了你的眼睛,包裹着你的身心,留给烦恼的空间当然荡然无存了。
将家族品牌经营的有声有色的法国设计师皮尔·费瑞(Pierre Frey)和他的儿子小费瑞,也在玩转色彩游戏方面不遗余力。他们煞费苦心从全球各地搜罗灵感,倏然看上了隐匿于中国西南边陲的苗绣。他们将2017的这一季新品命名为“贵州”(Guizhou)。用费瑞的话来说,“贵州”系列的全部灵感都来源于中国贵州的印染工艺和刺绣手工,他们又以用法式混搭的现代简化设计手法给予全新的表达,大鸣大放、大俗大雅之间的精巧拿捏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而被称为“爱冒险的设计顽童”的年轻设计师皮尔·齐阿平(Pierre Charpin)虽然不改极简设计拥趸的本色,但在今年的设计上,他一改往日压抑内敛的风格,大胆启用跳脱的对撞色和童趣涂鸦的图案,沙发、瓷器都成为他把玩色彩游戏的试验地。
Homi展览上,意大利设计师将大块面的色块,以3D打印的方式制作排列开来,也将色彩迷阵的探索进行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素以冷峻的钢铁系列吸引客户的德系厨卫品牌也忙不迭地添加了3D打印的玻璃新品。据说,这种玻璃可以做墙面,方便清洁且花色繁多,和冰冷的钢铁厨具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
另一些北欧的家居设计,比如,Bla Station即便仍然坚持在色彩之中添加一定的灰度,但毫无疑问,多种色彩的表达组合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出位的突破。另一家主打办公家具的品牌则大张旗鼓地效仿意大利设计师,将大面积的红黄色块运用到产品之中,让很多观展者颇为震惊。
在欢乐之中寻找传统的慰藉
然而,光凭这一场场渐进式的设计师的色彩游戏,就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吗?显然,设计师并不像人们看到的那样浅薄。
“色彩游戏很有故布疑阵的意味,其实,设计师在作品的背后也有隐喻。”米奇拉的这番话,点破了设计师们隐藏在色彩游戏表象的心思。“他们在追根溯源,在传统之中寻找一种强大支撑力,一种比色彩更深沉的慰藉力量。”
的确,当人们真正拨开了色彩的迷阵之后,就能解读出作品背后散发出的传统荣光。从过去的时光寻找设计灵感,根植于传统以及儿时记忆之中的强大影响力,犹如一针强烈的安慰剂,带给人们安全感和稳定感。这正是动荡世界中人们最缺乏也是最渴求的东西。
贾斯伯·考伦描摹的英伦乡间的璇霓春光来源于他的童年记忆。而无论Christian Lacroix的沙发、墙纸和瓷器如何狂野、如何混搭,总流露出几分法式新古典主义的特征。而皮尔父子的“贵州”系列新品则更无须多言。在发源地,苗绣一直具有替代文字的功能,家族的传承和祖先的记忆都在绣娘的针线之中被图案纪录下来。迁徙的苦难和生存的斗争,都在这些色彩斑斓的图案之中。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皮尔父子也并非一味地看中设计的色彩“颜值”,倒是在设计中流露出了更深层次的情感。
至于参与Homi展览的意大利设计师,他们的打出的口号则是用鲜艳的色彩,恢复意大利制造的辉煌。请注意,他们所使用的色块也都是意大利文化传统中最喜闻乐见的颜色。这种企图与文艺复兴倒是异曲同工。
今年的设计趋势果真有趣,外貌协会的观者自然会沉浸在色彩的世界之中,而希望在更深层次上追求生活美学的人,则会看到更多传统的智慧和力量。一场设计游戏,看似纷繁璇霓,实则见仁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