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去冬天的疲惫和慵懒,呼吸着弥散在空气中暖意和生机,春游踏青是这个季节必须完成的事情。旅行虽然是件让人享受的事情,但在路上,不得不将就地吃、喝、睡,还要坚定地对衣物做一番“断舍离”。有人为了保持生活品质,恨不得把所有的日常装备都带在身上。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急于摆脱眼前苟且、拥抱诗和远方的你,是不是也会在出发之前踌躇应该携带哪些爱物?的确,有限的行囊和精细的生活品质终究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不过,设计师的巧思或许可以帮你解决燃眉之急。
在去年9月北京设计周上亮相的旅行背包“增减”(Increase Decrease),就是一款专为旅行者节省空间量身定制的行囊。据说,这是荷兰设计师卡斯帕?诺特博姆(Casper Notenboom)在中国的旅行途中灵感顿生,想出的点子。就像人们居家常用的真空抽气压缩袋一样,“增减”的特长就是将衣物压缩在最小的空间里。抽成真空的背包看上去要比普通背包轻便不少,造型也更“苗条”,旅行途中遇到跟人拼车的情况也不占地儿,是个讨喜的设计。为了完善背包的功能,诺特博姆还为“增减”定制了一个大号包袱外套,与主背包配合,用来包裹和背负大物件。
说不定“增减”真的可以让你实现背上所有行李去旅行的梦想。不过,如果在“增减”中放上钱包之类的贵重物品,很可能被扒手瞄上。其实,在旅行途中,防盗也是重要的环节。荷兰XD Design事务所的新作是一款专为都市旅人设计的蒙马特防盗包,现在已经成了不少电商平台的抢手货。虽然它的“颜值”只有黑灰两色,比不上“增减”的透明鲜亮,但它的防盗功能不容小觑。蒙马特防盗包的设计奥妙在于隐藏式的拉链,背包开口移到了后背处,让使用者之外的人根本找不到正确打开方式,盗窃者也就无从下手。为了防止小偷用刀把包割开,设计师特意选择了比牛津布密度更高的双夹层面料,同时用一层PP材质作为保护,防止利刃破坏。此外,背包根据人体脊椎设计,有内置电源外充接口,背包带上还有隐藏口袋,存放卡片、手机等物件,让整个设计充满人性化色彩。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设计旅行的装备就跟为蜗居尽可能添置多的生活起居功能有着诸多共通之处。还在国外设计网站上进行众筹的Murphy高集成手机工具包就是一款紧凑型,但绝对“五脏俱全”的设计。很多人惊叹于设计师用一张信用卡大小的卡片,竟然能容纳数据线、取卡针、三种不同尺寸的手机卡卡托和读卡器等等存储工具配件。而且,这不是它的全部功能,它的另一部分构成为手摇式便携移动电源。紧急时摇一摇,给手机之类的终端充个电也能帮你渡过难关。打造它的设计团队相当低调,但已经有不少资深旅行玩家在网络上给了它不俗的评价。
当然,因为对旅行者的需求了如指掌,一些并非科班出身的资深驴友偶尔也会客串,担纲旅行装备的设计师。在校女大学生林阿萨(Asa Lin)对旅行充满热情,之前,她也曾为如何给旅行途必带的单反、手机、kindle一堆电子装配同时快速充电而烦恼。在路过一家甜甜圈店的时候,她受到了启发,如果把长方形的插线板改成美味甜甜圈的样子,不就可以避免各类插头相互打架的情况出现了吗?用化繁为简、大而化之的原则,林阿萨打造了Mogics 甜甜圈插线板。面板中间的“卖萌脸”其实是一个万国插头转换器,名字叫MA1。另外,这个小东西自带过载保护器和90cm长收纳式电源线,再加上轻巧的自重,成了旅游界的风头正劲的“网红”设计。
和Murphy集成工具包、Mogics充电器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Fend可折叠头盔。在诸如巴黎、哥本哈根等欧洲城市,骑行文化日渐成风。初来乍到又迫不及待地要入乡随俗的旅行者,都很乐意踩着久违的自行车把城市游个便。戴一顶头盔,这个自我保护的好习惯,对人生地不熟的你来说绝对有必要。FEND是一款能够同时带来安全和便捷的可折叠自行车头盔。设计师的巧思在于,以折叠的方式让它解决了传统自行车头盔不易携带、使用时间一长会造成头部闷热的问题。同时,其材质为EPP聚合物,抗冲击能力也得到了保障。在完全展开的状态下,它的关节之间形成张力,能够有效保持头盔形状固定,以确保自身不会再次闭合,保证了使用时的安全。从包里掏出这样的秘密武器,无疑是为异乡骑行的安全加了不少分。
有人爱住酒店,有人则偏好游居于帐篷,这也相当考验设计师的功力。如何合理布局空间,最好还能一鸭两吃,赋予帐篷更多的功能,设计师无所不用其极。有设计师甚至打起了仿生学的主意。专职于户外产品设计研发的格里格·麦克伊威力(Greg McEvilly)和他团队一手打造的Sunda帐篷是一款依据蝙蝠的造型,将帐篷、吊床二合一产品。它不仅能让人在帐篷里享受吊床的舒适,还可以和不同配件组合搭配使用。比如,遇到倾盆大雨时加上防雨罩,或者在细细小雨之中仅仅使用白透明的内罩,仍然享受阳光洒进来的感觉。到了夜晚,帐篷内还可悬挂LED灯进行照明。据说,格里格将Sunda放到Kickstarter设计众筹网站上发布22天,即已经获得了25.6万美元的资金。而他最初的目标资金仅为7.5万元。看来,旅行装备设计的市场暗藏巨大的潜力。
至于搭乘飞机,如果不是买了高价的头等舱或商务舱的机票,要想休息就得将就。设计师当然不会放过睡眠——人生的头等大事。贴着“红点产品设计奖”标签的产品总归不会太差。由DCA出品的轻便网格床,剑走偏锋,专为候机转机人士量身定制。飞机晚点是常有的事,此时拉开拉链,把行李往网格床的中空部分一扔,再把身体压在闭合的拉链上,便可以美美睡上一觉。别管周围的人如何脚步匆匆,不用担心行李会被顺走的你,心里总算踏实了。在机场的这一觉必定无比安稳。
和大刀阔斧要为人们造一张候机睡床的DCA相比,另一些设计师则倾向于对现有的设计做一些微小的改进,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改善人们在旅途中的睡眠质量。比如,U型枕就有不少改进余地。赛先生科学工厂设计的N to Sleep U型枕,就是典型的改良版。N to Sleep将磁铁与颈枕融合在一起,颈枕的两端分别是磁铁的两极,依靠内置的磁铁可以轻松地变成圆环,圈挂在行李箱上,既节省行囊的空间,也解放了人们的双手。果然,一点微小的改变也可以成就行囊中的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