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里的大年初二,我给一个做不出题而十分苦恼的小学一年级孩子完成了一道《寒假作业》里的数学题:一只孔雀的体重是一只公鸡加上一只兔子,一只兔子与两只小鸡一样重,一只孔雀又与四只兔子一样重,那么,几只小鸡才与一只公鸡一样重?我承认,我完成得有些艰难;我承认,我一边做一边怒怼这样的算术题真是无聊透顶。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没有遭此一劫。那时,我们做算术,1加1就是等于2,86减40就是等于46,一点都不弯弯绕,从来没有做过这样吓人的怪题、偏题,所以,我们都对学算术兴趣盎然,常常自行比赛,看谁做得快,做得好,不需要减负,没有课业压力,不用每天晚上做作业到深更半夜,所以,可以去看星星,认识北斗七星;可以去读格林童话,在《渔夫和他的妻子》中懂得贪得无厌会导致失败的报应;可以早早地安睡,进入甜美的梦乡,第二天一早自觉自愿快乐地上学去。如今,那么多年过去了,虽说我不是个数学家,但在日常生活里,去菜市场买土豆,去水果店买苹果,去超市里买酱油,还从来没有错算得太过离谱,当然,更没有遇到过必须去进行孔雀、公鸡、兔子体重换算这样的说出来都会让人笑话的事情。
可是现在,连一般的通识教学也要把孩子整得死去活来。翻检一下,如今的数学基本上已经没有形态正常的题目了,诸如孔雀、公鸡、兔子这种题目比比皆是,占尽上风,令人头晕目眩,以致干脆利落地说人有四肢都成不正常的了。我想,一个去年秋季才刚刚上学的孩子,简简单单、老老实实地做出一串串1+1=2、86-40=46的个位数、十位数以内的加减法题目,多么有成就感,由此会多么地喜欢上数学,并且每天可以睡得踏踏实实。
其实,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我们的教学应该培养、唤起孩子的兴趣和热情,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一旦失去兴趣,失去热情,失去快乐,失去成就感,那么,孩子便会产生严重的身心负担,因此而厌学,而逃离,这与教学的本意完全是背道而驰的。事实上,不要仅仅说上学这回事了,兴趣、热情、快乐和成就感的丧失,会使整个人生都将受到负面的影响。我觉得要落实减负,就应该减少课程,降低难度,至少让作业题回归正常,如同回归正常的生活。
这倒使我想起了瑞士大数学家欧拉。他上小学的时候,因为好奇,去问老师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星,结果被刻板的老师数落一通,最后竟至被学校开除。于是,欧拉只得去放羊,成了一个牧童,他就是在放羊的过程中学会了数数,学会了长和宽的度量,学会了面积的计算。有一次,父亲想盖一个长方形的新羊圈,那需要扎上110米长的篱笆,但算下来现有的材料还缺10米。正当父亲为难之际,欧拉却说,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再去购买材料,只须将原先的长方形改为正方形便是了。一开始,父亲还不相信,可事实证明,欧拉是正确的。欧拉没有做过什么孔雀、公鸡、兔子体重换算的无聊题目,而是在放羊的生活中学到并实践了真正有用的数学知识,后来在他13岁那年,成为巴塞尔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以后又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多个数学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