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民生短板”
就在2017年春节前,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玛多、班玛、久治三县居民惊喜地发现,街市的灯火开始彻夜不息。去年12月底,国家电网果洛联网工程最后一个变电站带电成功,这三个县彻底告别了“电力孤岛”历史。中国最后没有通公路的两个乡——西藏墨脱加拉萨乡和甘登乡,今年也将迎来一件大事。受气候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频发影响,当地交通设施极度落后,运输只能靠人背畜驮。而今年年底,这两个乡到县城的公路将修通。
为解决困难群众“住有所居”问题,我国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过去8年使8000多万群众告别低矮破旧的棚屋,成为人类建设史上的伟大奇迹。
提高“民生质量”
在远离内陆1000公里外的南海,中国电信埋下海底光缆,开通了南沙诸岛礁多个4G基站,使周边作业的渔民、驻岛人员和官兵在海上看视频、打电话也能同陆地上一样流畅。截至目前,几大运营商4G信号基本实现了广覆盖。
今年7月,宝兰铁路将开通运营,这意味着坐火车从宝鸡至兰州将从6小时缩减至2小时左右,贯穿东西的徐兰铁路将实现全线贯通。
从加强环境保护、提升公共服务,到完善交通网络、优化设施设备,一个个民生工程落地,连接着千家万户,受益的是每一个百姓。生活发生点点滴滴的变化,涓涓成流,沁润心田,悄然提升着大家的幸福感。
托起“民生梦想”
日益开放的大国,激发更多民生期盼;重大工程的“施工图”,正绘成更美民生图景。
这是一张张更加绿色、宜居的民生图景——
全国443个城市提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规划,涉及建设里程约13000公里;370个城市提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涉及建设面积约10200平方公里……城市将变得越来越有“面子”更有“里子”。
这是一张张更加便捷、现代化的民生图景——
5G加速研发、信息高速公路加快搭建,将提升人们的生活体验; 新能源汽车加快推广,充电设施数量不断增加,出行方式的选择越来越多;智慧城市试点数量近600个,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实现信息共享……
这是一张张加快补短板、增强获得感的民生图景——
2017年,重大水利工程在建投资规模将超过9000亿元。“十三五”末将完成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建设任务;“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重大工程”正在酝酿,将为打好蓝天保卫战提供支撑和示范……
展望未来,重大工程将越来越成为全面小康征程中的新“助力”,不断描绘民生新画卷。 据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