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体验了一下,在《新华字典》APP充值40元后,查询便不再受限制,APP提供多种多样的检索方式,包括单字、词语、汉语拼音、部首、笔画数、四角号码等,支持语音输入、摄像头取字和手写输入,也能听到由前央视《新闻联播》主播李瑞英原声播读每个字。但如果使用或添加闯关游戏等,则需要再进行充值和购买,接下来的收费标准分为88元、128元、218元及488元。
收费 本无疑义
网友们的议论主要集中于“纸质版字典定价20多元,电商平台的促销价更低,而省了印刷成本和物流成本的APP,凭什么更贵?”
记者通过商务印书馆上海印刷所联系到了北京的商务印书馆负责人,他说,购买APP的费用高,主要是版权费和服务方面的费用。他同时转发了支持收费的网友评论:“人家明码标价,40元钱,是正版,有知识产权,为什么要求人家免费。”“这些年听惯了免费的歌曲,看多了免费的电影,突然收费学习就不行了。别说什么有关全民教育就得免费,树立版权意识也应是全民教育!”
其实,很多读者对于《新华字典》APP是否应该收费并没有太大分歧,即使在亚马逊、当当等图书销售网站,免费电子书往往都不是字典辞典类工具书。
多少 值得商榷
辞书出版社编辑室主任朱志凌认为,如今,数字化阅读行业的投入多产出少,已是不争的事实。“《新华字典》APP收费无可厚非,至于如何定价收费则见仁见智。毕竟做APP需要投入,如请播音员播读配音等等。”但从营销策略上讲,可以开放一定比例的条目让人免费查阅,他认为这个比例在20%左右为宜。“做得好,会给《新华字典》带来更高的美誉度。现在的免费版每天只能查两个字,未免有点小气,一定程度放开免费比例较合适,就像小说试读,放开30%都可以。”提供适量的免费查阅,可以视作营销行为,也是出版社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沪上另一位资深出版人提出,收费阅读是世界性的趋势,西方社会的电子阅读大部分都是收费的。但《新华字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公共产品,作为全国最基础的语文学习工具书,国家层面对此的投入非常大,大量的普及性工作给品牌带来了权威感。“《新华字典》的APP可以收费,但是度在哪里值得商榷。公共性服务产品最好免费,让大家都能享受到。”这位出版人说,《新华字典》是基础性的文化产品,将如此基础的项目作为收费项目,可能读者会反感,而如果仅仅针对其中的衍生开发功能收费,则毫无疑义。“从企业角度而言,收费无可厚非,只不过还可以做得更人性化,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本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