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与落第有共性
这份帖子列举了两张名单,第一张名单里的人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第二张名单的人包括曹雪芹、胡雪岩、李渔、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帖子设问:“哪份名单上你认识的人多一些?答案不言而喻。”
不过,让我们再翻阅资料,仔细研究一下。傅以渐,清开国状元,一代名相,学识广博,精通经史;王式丹,积学嗜古,参与编修《明史》《大清一统志》等……由此看来,科举状元们在学识上的成就并不逊色。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惠中分析,现在傅以渐等状元不被大多数人熟悉,反而曹雪芹等落第秀才知名度高,因为状元在古代选拔官员的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他们走的是仕途,而曹雪芹等走文学道路,用今天的话说,类似于“文艺圈”。
成功的光环有时效
网传帖子的结论是:“真正的考场其实从来就不在学校!敬请所有考生父母淡定!”
“这个帖子的结论,单从观点上来看,是正确的。但如果从状元对历史的贡献来说,拿状元与落第进行简单比较,存在一定偏颇。”地理特级教师、闵行中学校长何美龙说,客观上说,历代状元的学问水平在人群中是偏上的,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对国家的贡献要被历史认可。此外,古代状元与今日的高分考生,没有什么可比性。高考学霸的光环是有“时效”的,进入职场三五年后,要比的就是再学习的能力、敬业勤奋的精神和创新发展的潜力。
惠中说,科举状元也好,落第秀才也罢,对二者中的任何一方都既不能夸大,也不能过于贬损,更不能把科举与现代考试制度相提并论。人生要经历不同的考试,面临不同的选择,一次的失误或失败,绝不意味着成才之路就此中断。成才的道路与模式有多种多样,这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终身教育致力推崇的观念。
首席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