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4月0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青团热销 “咸系”战胜“甜系”
张钰芸
■ 蟹粉青团成热销品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清明时节青团绿,那么青团应该吃甜的还是咸的?三年前,支持豆沙青团的人占据绝对优势,但随着以咸蛋黄肉松、腌笃鲜为代表的咸味馅心“横空出世”,“咸系”的队伍不断扩大,甚至出现了超越传统“甜系”的趋势。临近清明,青团进入热销期,新雅、杏花楼、王家沙等老字号门店前长队不断,咸味青团已经成为“当家花旦”,而其背后则是老字号的创新和匠心。  

  要买咸青团

  排队两三小时

  三年前杏花楼推出“网红鼻祖”咸蛋黄肉松青团,如今已是各家老字号的标配。而新雅粤菜馆在去年推出爆款腌笃鲜青团之后,今年继续发力咸味馅心,推出新品蟹粉鲜肉青团。王家沙的马兰头青团则成名已久,历来和豆沙青团两分天下。

  记者从新雅粤菜馆获悉,每天销售的数万只青团里,销量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腌笃鲜青团。因为人气太旺,门口还贴着每人限购三盒的告知。“基本上下午两三时就卖光了。此外,这两天新品蟹粉鲜肉青团的销量也在逐日递增。”

  而在杏花楼黄河路店,这里排队的市民几乎都是冲着咸蛋黄肉松青团来的,要等上两三个小时才能买到咸蛋黄肉松青团。

  老字号创新

  引领市场风潮

  从八宝饭、汤圆、青团到鲜肉月饼、粽子,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老字号的拿手绝活相对应,而真正引发这几年的消费热潮,却是在产品创新之后。

  从鲜肉月饼里衍生出的榨菜鲜肉月饼、大虾芝士月饼、酸菜牛蛙月饼等,让传统口味有了更丰富的口感。在年前的八宝饭、年糕行业比拼中,又有几十款或甜或咸、用料出新的八宝饭参赛。而在这几年的青团销售中,咸味青团也做到了叫好又叫座。引领市场风潮的,始终是这些老字号。业内人士坦言,老字号的新产品不是没有争议,也曾面对丢了传统、哗众取宠的评价,但想清楚了老字号的发展历程就能明白,老字号要传承的不仅仅是老产品,而是创新和匠心,这才是支撑品牌发展的关键。   

  新零售加入

  传统节令市场

  节令食品的巨大市场,让新零售代表盒马也参与其中。

  今年清明节前盒马首次推出腌笃鲜青团和豆沙青团,在上海和苏州两地销售,其一大特色就是现蒸现送,青团到家时还是热的。

  在传统的节令食品市场出现老字号和新零售的同场竞技,显然会是一场产品、渠道、供应链、研发等方面的全面竞争。老字号有老师傅、好口碑、消费基础和产品研发能力,而新零售有大数据、强渠道、更愿意尝新的消费者,还能在手工基础上实现标准化量产。孰优孰劣很难比较,也许也不用比较,“买买买”的消费者自然会给出答案。

  本报记者 张钰芸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人物/新民环球
生命“归程”如何走得有尊严
交大学子8年接力感恩无言良师
创新青团热销 “咸系”战胜“甜系”
乡村医生精准扶贫行动“出征”
食品流通可追溯“红名单”发布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7创新青团热销 “咸系”战胜“甜系” 2018-04-05 2 2018年04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