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总有理由,百学需先立志。小学的一堂作文公开课,让我开始喜欢上写作。那堂课上,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尤锦云,用她的锦心云声,教我们如何写好一篇游记,怎样开头,展开,层层递进,怎样结尾,让我对写作豁然开朗,回家后写好的游记,得到了尤老师的赞赏。大学毕业那年,收到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叶亦润老师的约稿信,在中学校友会办的校友报上发表了自己的小文,欢喜不已,于是多年笔耕断断续续未停。文学的美,陪伴了我几十年,坚持读书和写作,成为我生活的一种态度,是我生命中源源不断的幸福泉。
“有志者,事竟成。”也曾受嗜爱读书的父亲影响,有报考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梦,却最终选择了在医学院深造而成为一名探索生命奥秘、治病救人的医生。寒窗苦读十载,医院工作的辛苦却还在等着我。病房、门诊、急诊、体检队轮转,病历书写、参与手术、病房值班、接受业务知识培训、进修下乡加班不断,业余时间还要阅读医学文献和撰写医学论文以培养临床之外的科研素养,在经历住院医生连轴转的高强度的外科工作后,晋升主治医生之前,必须完成一年的总住院医生的工作,这一年是每三天就值24小时班,负责全院的外科急会诊和外科患者的急诊手术以及参与外科科内的临床教学科研的安排,加倍于先前五年的辛苦,但是也加倍于前五年所学的总和,所谓苦乐交加。在成为外科主治医生和副主任医师后,独当一面,也就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更大的压力,手术主刀,申请科研课题,参与研究生指导,国际交流,学术讲课等等,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深入研究,但治病救人的行医幸福感让我坚持了下来,我把持之以恒酿成芬芳的幸福酒,用生命守候和珍藏。
从医虽坎坷艰辛,但与写作比,可能更安定从容;而写作却是水深火热的,酸甜苦辣俱享。二十几年的从医生涯,遵从导师蔡端教授的教诲和学习前辈同行的经验,克勤克俭,力求做到完美,当见到患者满意的笑容和安心的表情时,幸福满天飞。一直以来的阅读和写作需要花费自己许多的业余时间,但当读到慧语鼓舞和触动心弦或写出令自己感动的文字时,幸福开了花。
几年前,有缘与德高望重的作家和物理学家詹克明先生相识,他丰沛的哲学和人文思想令我敬佩,我尊他为师,与先生心灵对话,犹如给奋斗沉浮的我一道光芒。他在赠予我的签名版书《空钓寒江》上写下“医德大于天”的箴言,一直激励着我做好一名博爱的医者。在和风煦日的某天,被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副总编辑常虹老师邀约,鼓励我把多年行医的积累出书。“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繁忙的外科医生工作之余,我开始人文医学创作,坚持伏案,不敢懈怠,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著作,分享医声医事,关爱患者,奋斗路上又多了一件幸福事。
有人说,幸福是冬去春来的芳香,收获成功的喜悦;也有人说,幸福是风雨之后的阳光,温暖有爱的感受;而我以为,若要盼得幸福来,内心盛开执着花,幸福是奋斗路上的信念,是执着初心的能力。我幸福,从医执笔,埋头钻研,抬头仰望,持之以恒,使生命有了亮度,让生活插上了翅膀。
十日谈
奋斗的幸福
责编:刘芳
项目失败时的心情,明请看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