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艺术团现有成员37人,平均年龄64岁。艺术团刚组建时,外面风言风语:“盲人成立什么艺术团?眼晴看不出,不少人已退休,在家歇歇得了”;“盲人连个字都看不出,能唱出什么好戏来,说不定还会被人喝倒彩哩!”但艺术团的成员们并不理会这些。
盲人演员要排一出戏确实困难重重,首先要将演出的节目内容翻译成盲文,一式三十几份,让每个队员带回家熟记,直到能背诵为止。为了学戏里的唱腔与韵味,又要随着碟片、录音带一句句跟着唱,往往要唱上百遍。
年逾七旬的王紫良在学习新唱段中,常被难字卡住,迷茫于半文半白的内容,于是他把唱段通过电脑发给文学水平较好朋友,请他们一一解释、弄清其意思后,再跟着碟片学唱,每个唱段总要练上三五十回,方能熟练掌握,还不断地请沪剧行家和同事给自己纠正不足。由于沪剧唱得字正腔圆,他多次应邀到电台献唱。
艺术团成员的敬业精神更是令人敬佩!一次周六下午,是艺术团排练的时间。外面北风呼啸,下起了大雨,见风大雨骤,家人劝年已花甲的严明生不要出门了,但他哪里肯依,迎着风雨便出了家门。他从大老远的桃浦换乘几辆公交车,赶到排演现场,此时外面的衣裤全被浇湿了。队员们劝他喝口水休息一下,他脱了外套,二话没说就投入了排演。
60多岁戴根荣不仅双目失明,还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由于行动不便,怕周六排演节目时迟到,多次乘出租车赶到现场。有一次他在路上摔了一跤,腿红肿起来,同事们劝他回家休息,他不肯,一直坚持到演完戏。有的队员发了高烧,上午还在医院打吊针,下午就出现在排演现场。队员们心里总记着豫剧大家常香玉的一句话:戏比天大,即便再大的困难也要战胜!
一次,艺术团带着自己创作的宣传预防艾滋病的沪剧作品《拯救》,到卢湾区老年活动中心演出,观众中有不少是外国人。演出结束后,一位德国观众说:在我们国家里,盲人需要人怜悯、同情和照顾,他们只能干些不起眼的小事,而你们的盲人献身于艺术事业,登上大舞台为大家演出,太了不起了!
由于节目质量高,他们表演的沪剧《我们的业余戏剧演唱会》、京剧《杜鹃山》选段、民乐合奏《步步高》、笛子独奏《春到湘江》等,在上海市残联和黄浦区文艺汇演中,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