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岁沈宗镐,容光焕发,步履稳健,谢绝旁人助力,独自捧出一大叠作品集来,陪同笔者观赏书法墨宝。
沈宗镐,1916年生,江苏吴县人。1949年初,他在旧上海滩主办刊物,发表“人民需要和平”“和平的绊脚石”“从南京逃到广州”“期待与愿望”以及苏联记者在解放区见闻“从陕北到东北”等进步文章数万字,招致国民党反动派查封停刊。彼时警察局长毛森疯狂叫嚣,大开杀戒。他被迫转入地下活动干革命,迎来了上海解放。
1950年,他参与了以于伶为社长的《大众电影》创办工作,这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本电影杂志,1952年由中央电影局接办移北京出版。沈宗镐调入上海市文化局,率队进驻上海最大的首轮影院——大光明电影院等处进行学习辅导和调研工作。其后,在上海市第一家被批准为公私合营的淮海电影院(原名“巴黎电影院”)担任公方经理,被选为卢湾区第一届政协委员。1956年,调入民革市委机关,专职编辑《上海民革》。1958年,受到不公正待遇,被下放农场。
1978年,他被平反复职重返机关,时已62岁,决心好好工作,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先编简报,继而促使《上海民革》复刊成功。1982年2月,中共中央作《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之后,他戴上大红花,正式离开机关,发挥余热,继续革命工作,业绩多多。
1989年,沈宗镐参加了创建上海市直机关老干部苍松书画社(后改称“上海市市级机关苍松书画社”)事务,名誉会长有原上海市长汪道涵等人。书画社,为新老干部交替、按年龄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一批爱好书画老同志搭建了弘扬传统文化书画陶冶情操新平台。原中共上海市委秘书长肖卡为社长,沈宗镐是副社长兼秘书长、常务副社长(后为名誉社长)。
如今,沈宗镐让笔者观看当年请汪道涵题字的墨迹,说起上世纪90年代初,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与台湾方面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等人士多次会谈,在1992年11月达成了以口头方式表达“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此后,两岸民间人士也常互动交流祖国传统文化艺术。2004年11月,沈宗镐应邀出席来大陆巡展的台湾著名书画家黄永川画展开幕式,彼此互赠书法作品。
沈宗镐所获荣誉证书数不胜数,如:2009年,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和市委老干部局授予“上海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2017年10月,他参加北京名人翰墨书画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不忘初心,继往开来——习近平同志用典书画艺术专题展”,全国各地1200余位书画艺术家创作应征作品共计1500余件,经由公平公正公开评比,选出120余幅作品展览,沈宗镐一幅书法作品脱颖而出,获“金奖”证书,入选“专题展”精品集。102岁老寿星表示:2018年4月“博鳖亚洲论坛”,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台湾地区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萧万长及企业家代表团人士见面,谈到“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两岸一家亲,显示了海内外同胞复兴中华民族共同心声,也成了沈宗镐实现期颐之梦沉浸翰墨书写胸怀的又一主题亮点。
沈宗镐幼承庭训,酷爱书法,长期从事文化工作。离休之后,老当益壮,有了更多时间潜心研究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他的书法作品先后在欧美、东南亚等40余国家和地区展出;获一系列荣誉称号;系世界教科文组织专家成员。
百岁老寿星黎明即起;7时许早餐,喝牛奶,吃面包或蛋糕;闲坐片刻,步入阳台,手舞足蹈稍事活动;读书,看报;10时,或在子女照顾下出门散步;午餐晚餐,大米饭各一小碗,荤素皆食,喜喝大黄鱼头汤;午睡1小时,醒后饮杯咖啡,伴食糕点;阅览碑帖,研习书法;晚间,观看电视新闻,关心国家大事;10时许就寝,睡眠安稳。
沈宗镐一大家子四代十几口人,最小的2岁。六个子女个个孝敬,商定每人轮流负责一个月日日夜夜侍候老寿星起居,好在102岁沈宗镐思维清晰,手脚活络,生活自理,子女主要的家务是烹调美味佳肴。
谈起42岁至62岁整整20年间,体力劳动锻炼了身体筋骨,读书写字坚定了理想信念;尤其66岁他被查出患有肠癌,受组织关怀,及时手术,疗养期间,沈宗镐坚持练字,将病痛一古脑儿置之度外,吃药三年,笔书千日,居然康复。
102岁沈宗镐坦陈心迹:“改革开放新时代,使我改变了人生轨迹,书法益寿延长生命至少40载春秋。我要挥洒笔墨记录一个又一个中国梦想成真,再显百岁老年青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