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骨折经常发生在椎体、髋部、前臂远端、肱骨近端和骨盆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约为15%,8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可高达36.6%。如果发生髋部骨折,20%患者一年内会死于各种并发症,50%患者致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许多老年人就是因为一次意外的跌倒发生骨折,从此改变了生命的走向。目前,即使在已经发生脆性骨折的人群中,我国骨质疏松的诊断率仍仅为2/3左右,接受有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者不足1/4。
近日,中国骨质疏松防治联盟在上海成立,联盟执行主席、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创伤骨科苏佳灿教授介绍,国内对于骨质疏松的认识、研究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研究力量分散,缺少专门从事骨质疏松研究的团队与平台;转化效率低下,目前骨质疏松治疗药物仍以进口药物为主;治疗不够规范系统,医院学科分支越来越细带来骨质疏松患者系统治疗困难;危害性认识不足,大众对骨质疏松普遍缺乏认知。
虽然骨质疏松性疾病形势严峻,但骨质疏松症可防、可治。联盟还率先成立了第一个分会——医学传播分会。医学传播分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急诊部主任王韬表示,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通常有蛋白质摄入过多、吸烟、长期喝浓茶咖啡、酗酒、盐过量、光照太少、缺乏运动等。在预防骨质疏松方面,除了多晒太阳、多运动之外,还可以适当增加奶制品和深绿色蔬菜的摄入以帮助补钙。目前王韬及其团队正在建设“上海城镇居民骨健康管理评价体系”,通过加强对危险人群的早期筛查与识别,给予发生过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适当的干预从而防止再次骨折,可以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和致残率。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