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身心俱疲
一个月前,随女儿在武汉居住的90岁老人白启永,因单位退休人员工资发放调整,被要求带本人身份证明,回湖北省红安县办理录指纹、照相等认证程序。
在女儿陪同下,白启永老人来到红安县城。然而,办理社保认证的办公室位于红安县机关保险局三楼,没有电梯,老人上楼困难。在询问能否请工作人员下楼办理认证程序被否定后,白启永老人只能坐在轮椅上,请人帮忙抬上三楼。
老人被抬上三楼办社保认证的视频在网络上曝光后,引发社会关注。当地要求人社部门整改,设在三楼的办事窗口被搬到一层,同时明确对行动不便及高龄等特殊对象的资格认证,将安排专人上门采集信息。
白启永办理的社保年审认证被称为生存认证,是证明退休人员健在,符合领取退休养老待遇条件的一道程序。一般每年一次,如果逾期未认证,就将被暂停发放养老金。
白启永的遭遇并非个案,在一些地方,有的退休老人为证明还活着身心俱疲。
在天津养老的外地退休老人许国荣说,他退休后,每年都要证明一次自己还活着,很麻烦。首先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取表,然后到居委会和街道盖章,盖好章要送到取表地点,整个过程最快也要两到三天。
有的地区要求本人到现场进行年审,这让很多在外地居住的老人倍感折腾。内蒙古退休老人王伟跟着女儿在江苏生活,为完成年审,他去年往返跨越半个中国回内蒙古老家。“真害怕以后老了,经不起这么来回折腾。”王伟说。
责任不应推诿
为什么领取养老金必须要进行生存认证呢?据介绍,家属冒领养老金现象在全国时有发生。天津市社保部门与公安机关破获的一起案件中,一位退休人员去世后,其外孙一直冒领养老金超过11年,总金额近20万元。
一些受访退休老人和业内人士认为,生存认证是必要的,但具体实施的方式、方法亟待改进。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宋向清认为,防范养老金冒领风险,重点应是政府如何通过高效、便捷的方法采集到真实信息,并通过信息披露防范假信息,最后配套提高冒领者的违规违法成本,而不是把证明真实性的责任都推到群众身上。
此外,一些基层政府的衙门作风亟待改进。少数基层办事机构在对退休老人的生存认证中,高高在上,态度傲慢冷漠,对老人排长队、身体不适等情况视而不见。有地方甚至要求行动不便的老人,必须手拿当天报纸举在胸前拍照,以证明还活着。
各地开展探索
记者采访发现,针对生存认证中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近年来不少地方已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探索。目前,生存认证已从本人到养老金领取地现场认证,拓展到异地协查认证、社保专干上门、网络识别认证等多种方式,方便异地居住老人、高龄老人完成社保年审。
武汉市人社局社保中心主任肖福义介绍,武汉市自2016年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退休人员生存认证网络年审后,又于去年底在支付宝开通社保年审。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全市范围内统一登记造册,由工作人员上门认证年审。
此外,部分地区探索简化甚至取消生存认证。中山市人社部门近期公告称,中山退休领取退休待遇并在中山常住的中山市户籍退休人员,社保经办机构定期与公安、民政部门通过数据交换,完成人员生存状况验证,不需要本人办理生存认证。
人社部召开的“进一步加强社保经办系统窗口作风建设视频会议”要求,要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改变经办服务方式,持续提升经办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据新华社武汉5月28日